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保护中的可塑性变化

张巍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老年变性疾病, 主要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减少。病理特征为中脑黑质致密带多 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渐进性变性脱失,纹状体区DA减少,残存的DA能 神经元内形成以突触核蛋白(alpla-Synuclein,α-Syn)为主要成分的嗜酸性 包涵体一路易小体(Lewy bodies,LBs)。α-Syn是一种由14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 质,存在于DA能神经元突触前神经末梢。α-Syn聚集或其基因的过度表达导致 DA能神经元变性脱失。目前,主要用DA替代疗法缓解PD症状,但并不能阻止病 程进展。本研究采用野生型和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 (β-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NADPH oxidase) 基因敲除动物腹侧中脑神经-胶质细胞混合、纯神经、纯小胶质细胞、纯星形胶质 细胞、神经-星型胶质细胞混合培养及重组细胞培养体系,探讨α-Syn对小胶质细 胞持续激活和DA能神经元持续变性的作用及其机制。同时探讨了右甲吗喃 (Dextromethorphan,DM)及其类似物3-羟基吗啡喃(3-hydroxymorphinan,3-HM) 对于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1-4-phenyl-1,2,3, 6-tetrahydropyridine,MPTP)和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PD模型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持续激活及其产生的免疫炎性和神经毒性因子的抑制及 对DA能神经元的神经营养和保护作用的机制。 结果 一.吞噬突触核蛋白的小胶质细胞的持续激活介导DA能神经元变性 在磷酸盐缓冲液中聚集至14-21天的α-Syn经Westem Blot证明,大多数是 可溶性或不可溶性的单聚体或多聚体。在腹侧中脑神经-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系 中加入α-Syn10天后,特异性地导致[3H]DA摄取能力降低、DA能免疫反应阳性神 经元数目明显减少。 将星形胶质细胞加回到纯神经培养体系中,~Syn对DA能神经元具有营养作 用。随着小胶质细胞被加回到纯神经培养体系中数量的增多,a一Syn导致DA能 神经元变性明显加重;在没有小胶质细胞存在的神经一星型胶质细胞培养体系中, a一Syn对DA能神经元无损伤作用。表明小胶质细胞在~Syn导致的DA能神经元 变性中起重要作用。 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发现,小胶质细胞吞噬荧光染料标记的a一Syn,特 异性吞噬抑制剂CytochalasinD明显抑制小胶质细胞对一Syn的吞噬作用,呈剂 量和时间依赖关系。随着小胶质细胞吞噬的q一Syn被cytochalasinD抑制,~s” 刺激小胶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外超氧化物和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也被明显降低,呈 剂量依赖关系。表明小胶质细胞吞噬一Syn对其被持续激活并产生活性氧类物质 十分必要。 小胶质细胞被a一Syn激活后,出现功能和形态的可塑性变化。免疫炎性和神经 毒性因子如活性氧类物质包括细胞外超氧化物和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及PGEZ明显 升高。小胶质细胞从静止状态时的小圆形细胞变成增大的、不规则的、棒状和/或 阿米巴样细胞,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一S”对NADPH氧化酶基因敲除小鼠的DA能神经元摄 取能力无明显影响,细胞外超氧化物和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的量无明显升高。表 明NADPH氧化酶及其介导产生的活性氧类物质是~Syn导致DA能神经元变性脱 失的重要通路。 a一Syn被小胶质细胞吞噬后,除引起其自身被持续激活外,还损伤线粒体功 能,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的产生。 二.DM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的活性保护MPTP介导的DA能神经元变性 DM是一系列广泛使用的镇咳药的主要活性成分。本研究发现,DM对MPTP导 致的中脑黑质致密带DA能神经元变性脱失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NADPH氧化酶 基因敲除小鼠未见保护作用,提示DM可能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的活性实现其保 护作用。 体外研究发现,DM明显降低小胶质细胞来源的NADPfl氧化酶产生的细胞外超 氧化物及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所以,NADPH氧化酶是DM发挥保护作用的一个重 要靶点。 DM还明显降低MPTP介导小胶质细胞增生产生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 DM未能减轻MPTP导致的纹状体区DA的耗竭,原因是MPTP导致纹状体区DA 的耗竭要比中脑黑质致密带DA能神经元变性脱失迅速和严重得多。而且,纹状体 区DA的补充比中脑黑质致密带DA能神经元的恢复也缓慢得多。 三.3一阴通过神经营养和抗炎作用保护LPS介导的DA能神经元变性 在腹侧中脑神经一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系中,高剂量(1一5叫)3一HM对DA能神 经元具有神经营养及保护作用;低剂量时,仅有神经保护而无营养作用。在纯神 经培养体系中,3一HM对以能神经元不具有直接的营养作用。将星形胶质细胞(总 细胞数的40一50%)和3一HM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加回到纯神经培养体 系中,明显增加队能神经元摄取能力。将3一HM处理星形胶质细胞6小时后提取 的RNA用于基因芯片、反转录和实时PCR技术,发现3一HM使星形胶质细胞表达转 化生长因子一困mRNA。 小胶质细胞是3一HM抗炎作用的靶细胞。将小胶质细胞加回到纯神经培养体系 后,随着加回数量的增多,LPS对DA能神经元产生的毒性就越强,3一HM的神经保 护作用就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正卿;赵忠新;;睡眠障碍与胶质细胞[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06期
2 每晓鹏;张惠;谢诚;徐礼鲜;;星形胶质细胞只是旁观者吗?[J];医学争鸣;2010年03期
3 肖建斌;项红兵;招伟贤;;吗啡耐受过程中脊髓胶质细胞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7年04期
4 徐晓菲;赵钢;饶志仁;杜芳;石洁;刘娟芳;;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小胶质细胞对次声的反应[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8年06期
5 杨忠;张金海;黄庆愿;吴喜贵;蔡文琴;;模拟高原低氧对大鼠脑内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6 朱振国;郑荣远;李剑敏;韩钊;王新施;;咪唑克生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脊髓内胶质细胞变化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年01期
7 王革非;李卫中;张衡;曾俊;张丹桂;陈幼莹;陈小璇;李康生;;流感病毒H1N1和H5N1感染小鼠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诱导趋化因子转录水平上调[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0年01期
8 代玉桥;金道忠;王春旭;刘正清;雷德亮;李明波;;雷公藤甲素对LPS诱导的神经炎症中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6年06期
9 张思源,齐建国;胶质细胞与细胞因子在帕金森病病理变化中的作用[J];医学综述;2004年12期
10 廖宇;刘金华;;胶质细胞与视神经损伤[J];医学综述;2008年07期
11 苏芸;谢泽锋;辛岗;许燕璇;李康生;;脂多糖预刺激对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NO分泌水平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2011年03期
12 杨卫红,林敬明;MHCⅡ类分子在CNS胶质细胞上的表达[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2年01期
13 王西林;;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7年01期
14 费克香;;神经胶质细胞与免疫[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15 SILKE KEINER;FANNY WURM;ALBRECHT KUNZE;OTTO W.WITTE;CHRISTOPH REDECKER;;Rehabilitative Therapies Differentially Alter Proliferation and Survival of Glial Cell Populations in the Perilesional Zone of Cortical Infarcts[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8年02期
16 茅东升;来婷婷;陈琰;宋必卫;宋英;;Toll信号通路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0年02期
17 张丽;汪洋;魏文石;;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对大鼠前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0年03期
18 安明;赵国君;刘东明;董志强;;阿尔茨海默病与炎症[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19 吕风月;李军泉;张海燕;许秋岩;徐群渊;赵咏梅;;脑室内注射脂多糖致脑内炎症大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早期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01期
20 庄文欣;付文玉;杨丽;;Lactacystin诱导帕金森病大鼠黑质胶质细胞的变化[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跃英;祝胜美;;脊髓胶质细胞——病理性疼痛的调制者[A];2006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胡刚;;K-ATP通道与神经-胶质网络功能调节[A];全国第十一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文岚;李金声;常耀明;谢小萍;;高压氧对急性 CO 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脑内胶质细胞变化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高压氧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朱振国;郑荣远;李剑敏;韩钊;王新施;陈艳艳;;咪唑克生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干预作用的研究[A];200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魏为;;星形胶质细胞与视网膜盘状瘢痕[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武丽红;李娟娟;杨力;袁云;郭泽云;吴春云;;内皮素及其受体-B在脑缺血大鼠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神经胶质[A];中国解剖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08年
8 周晓燕;邬力祥;刘发益;曹莉;;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9 袁琼兰;郭勇;王琼;高小青;邓莉;;大鼠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的培养、纯化、传代和鉴定的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10 白龙梅;李学忠;杨亚萍;曹碧茵;刘春风;;脂多糖可调节星形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对细胞增殖具有双重性[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巍;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保护中的可塑性变化[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2 孙珊;脊髓胶质细胞参与电针对关节炎大鼠痛敏反应的抑制[D];复旦大学;2006年
3 王昭金;大脑不同部位对同种异体甲状旁腺移植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4 田代实;细胞周期调控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微环境的干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邹西峰;骨髓源干细胞在损伤脑组织中迁移和分化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6 孙涛;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调制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褚玉霞;脊髓小胶质细胞调制痛觉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效应-P2X7受体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廖光军;Propentofylline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樊丽超;克—雅氏病脑脊液Cystatin C、IL-4的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翀昊;颅脑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上调途径及其临床检测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菲;大鼠脑小胶质细胞对次声的反应[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2 冯继英;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对关节炎大鼠的抗伤害效应[D];苏州大学;2008年
3 杨丽玲;JAK/STAT途径介导Aβ寡聚体诱导小胶质细胞TNF-α释放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张吉娟;BV2细胞在不同损伤神经环境下CD200R表达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5 尹云霞;小胶质细胞在SOD1-G93A转基因小鼠腰髓及运动皮层中的变化[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张思源;GDNF对6-OHDA所致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王丽卿;丙泊酚减轻脑出血大鼠早期脑水肿和抑制其小胶质细胞激活[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岩;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相关脑区EP_2受体及小胶质细胞表达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9 王鑫;米诺环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水平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10 颜因;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及星形胶质细胞炎症介质的表达[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在实验室培育成功[N];科技日报;2011年
2 胡德荣;胶质细胞溶酶体具有分泌ATP的功能[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记者 刘海英;星形胶质细胞可调节呼吸强度[N];科技日报;2010年
4 张中桥;局灶性脑梗死后小胶质细胞产生组织损害[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吴一福;黄芪可调节星形胶质细胞“时间模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潇潇;胶质细胞有望成“候补”[N];大众科技报;2007年
7 钱铮;小胶质细胞有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N];医药经济报;2007年
8 实习记者 王远白;八年真爱救活绝症妻子[N];贵阳日报;2010年
9 赵卫华;关注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与损伤[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刘霞;德科学家找到使脑细胞再生的方法[N];科技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