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胞粘附诱导小鼠肺血管内皮释放一氧化氮
【摘要】:研究目的:
恶性肿瘤血行转移是影响肿瘤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了解肿瘤转移机制,预防和治疗肿瘤转移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血行转移是恶性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进入血流的肿瘤细胞绝大部分将会死亡,只有极少数肿瘤细胞能存活并形成转移灶。这种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和内生性一氧化氮诱导的肿瘤细胞调亡有关。由于方法学等的限制这种内生性一氧化氮的组织来源尚未明确。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肿瘤细胞进入肺循环后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内生性一氧化氮能力。
材料与方法:
使用C57BL/6小鼠及同系鼠的Endothelial Nitric-Oxide synthase(eNOS)基因缺损小鼠(knock-out mice)。在无菌条件下切开胸腹,完整切除心肺,肺、动静脉、气管插管建立体外肺循环及换气的活体脏器摘除肺标本。将一氧化氮探针DAF-2DA 放入肺循环液体中,标记到肺毛细血管内皮上。再将小鼠由来高度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人来源的高度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WM1205、及无转移性黑色素瘤细胞系WM1789标记上MitoTraker荧光并分别经肺动脉缓慢注入肿瘤细胞悬浮液0.5ml( 0.5 x 106个肿瘤细胞)。使用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电子计算机系统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分别记录注入肿瘤细胞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时的NO的荧光强度。
WP=5
结果:
B16F1肿瘤细胞注入肺循环前可以见到血管内皮细胞内有一较低水平的DAF-2DA 荧光,提示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基础水平。 5分钟、10分钟、15分钟后细胞内荧光强度变化的百分比分别为45.82 ±10.27, 151.22±45.57, 292.89± 69.91,与eNOS knock-out 鼠的13.10±6.18, 30.59±13.59, 33.47±12.95 比较上升显著,提示在肿瘤细胞刺激下内皮细胞一氧化氮水平有显著升高。WM1205、WM1789肿瘤细胞刺激5分钟、10分钟、15分钟后血管内皮细胞内荧光强度与基础值比较分别增加为47.91± 17.86, 180.56± 21.27, 439.16±89.49和16.99± 5.43, 51.92±12.53, 110.91±15.74。B16F1、WM1789、WM1205三种细胞在15分钟时的荧光强度分别比注入前增加了3倍、1倍、4倍,这表明在不同肿瘤细胞刺激下,血管内皮细胞所释放的NO量有所不同。
结论:
经肺动脉进入小鼠肺循环的鼠和人黑色素瘤细胞均有诱导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能力。这种血管内皮细胞内生性一氧化氮产生的意义在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使血行转移的肿瘤细胞大量死亡,减少转移的发生。因此血管内皮是一个机体抵御肿瘤细胞侵袭的自然保护屏障。
|
|
|
|
1 |
胡玉兰,朱新华;三氧化二砷诱导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系凋亡[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1999年03期 |
2 |
傅深,章青,孙宜,陈海泉;不同亚型Akt/PI3K在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J];肿瘤;2005年04期 |
3 |
梅立新,张旭晨,李洪燕;细胞凋亡[J];河北医学;1997年03期 |
4 |
白莉,曹传平,张映辉,毛高平;促凋亡蛋白Bid诱导肝细胞凋亡的机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4年05期 |
5 |
贾庆军,郭晓红,刘天鹏;细胞凋亡与心血管疾病[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6 |
农绍军,黄群;细胞凋亡和肾积水[J];右江医学;2005年01期 |
7 |
胡章颜;一氧化氮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8 |
陈炫;沙建平;汤绍辉;唐晖;刘芳;;益活清胰Ⅰ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心肌组织中细胞凋亡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6年03期 |
9 |
王云;冯震博;陈罡;;改进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法的操作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01期 |
10 |
严宇清;李凯军;何剑峰;;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调亡与视网膜组织中钠钾离子含量变化的关系[J];西部医学;2008年05期 |
11 |
郭建红;郑青;;转铁蛋白增强青蒿琥酯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活性[J];安徽医药;2009年02期 |
12 |
黄星原;陈莉琼;王世红;蔡珊珊;;灯盏花素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2期 |
13 |
王勉;张旭;;线粒体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
14 |
龚守良;细胞凋亡分子机理的研究现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0年03期 |
15 |
陆茜;李宁丽;;Fas介导细胞凋亡及相关免疫调节作用[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6年04期 |
16 |
陈美珍;葛安山;崔鹏举;廖灶辉;;龙须菜藻红蛋白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及其机制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7年09期 |
17 |
陈金辉;赵增顺;焦喜林;侯会池;;内乳动脉置管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华北国防医药;2007年05期 |
18 |
赵勤;郭惠玲;郭玲;张晓双;胡悦;刘继平;张恩户;;朱砂七总蒽醌抗肿瘤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08期 |
19 |
邱芳;彭松林;戴显伟;;表柔比星抑制乳腺癌细胞c-FLIP表达的时间窗和量效关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年05期 |
20 |
赵静;程楠;王训;;金属元素铜与神经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09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