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抑癌基因Fez1在肺癌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肺癌目前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但其癌变机制仍不很清楚。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发现大多数人体恶性实体肿瘤组织DNA出现癌基因的活化、抑癌基因的失活遗传物质变异。正常细胞的癌变是多因素、多阶段及多基因作用的结果。而抑癌基因一般为隐性基因,要在一对等位基因都丢失或失活后,它们的作用才能被发现。一旦失活,可能使癌基因失去控制,过度表达,导致癌变。因此抑癌基因的失活在多种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抑癌基因的失活可由等位基因丢失,染色体重排,点突变和异常甲基化等引发。
8p的LOH是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也是肺癌发生过程中的常见的遗传事件,8p的缺失是多种肿瘤发生发展中重要的遗传学改变。人们一直期望如同在3p的缺失区域发现FHIT基因,在9p的缺失中找到p16基因,在17p的缺失中锁定p53基因那样,在8p发现重要的侯选抑癌基因。然而迄今为止在8p中一直没有发现公认的在多种肿瘤中发挥作用的抑癌基因,这和8p在多种肿瘤中的高频缺失的现象是不吻合的。我们在对8p22区域的LOH进行分析时注意到Fez1(F37/Esophageal cancer-related gene-coding leucine-zipper motif,F37/食管癌相关基因编码亮氨酸拉链基因序列,简称FEZ1/LZTS1)基因——一个候选的抑癌基因。本实验以临床肺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远端正常肺组织为对象,探讨与候选抑癌基因Fez1紧密连锁的2个微卫星多态位点的缺失率及其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
WP=5
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实验分为三部分:(1)选取与候选抑癌基因Fez1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多态位点D8S261和D8S233,然后对32例肺腺癌组织进行两个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H)分析。(2)对32例肺腺癌组织及其相应的远端正常肺组织利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分析。(3)选取另外10例肺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正常肺组织,用Western blot检测Fez1表达的差异。
结果:对候选抑癌基因Fez1紧密连锁的两个位点D8S261和D8S233进行LOH分析,结果表明:两个位点D8S261和D8S233的杂合率分别为64.52%(20/31)和46.88%(5/32),LOH阳性率分别为60.0%(11/18)和61.0%(9/15)。免疫组化分析显示Fez1蛋白在正常的支气管上皮中100%表达,在27例有效检测病例中,肺腺癌阳性表达率为33.33%,下调表达的病例占66.67%。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在肿瘤组织中Fez1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
结论:
1.32例肺腺癌的8p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频率表明所检测位点中D8S261的LOH发生频率与肺腺癌分期正相关(P0.05)。
2.Fez1在正常肺组织和癌旁支气管上皮细胞中正常表达,在肿瘤组织中的下调表达率达66.67%,其与肺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在混合性的气管腺中,在浆液性腺泡中正常表达,在黏液性腺泡中不表达。
3.Western blot检测观察,结果表明Fez1在肺癌和远端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
4.肺腺癌组织中Fez1蛋白的丢失是频发事件,Fez1可能是肺腺癌发生过程中重要的候选抑癌基因,LOH是其失活机制之一,可能还存在LOH以外的其它失活机制。
|
|
|
|
1 |
陈菲菲;祝威;;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微卫星的不稳定性与杂合性缺失[J];吉林医学;2008年07期 |
2 |
赵钧慧;周垂贤;胡京蛟;王慧;;胶质母细胞瘤染色体1p36杂合性缺失的初步研究[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
3 |
吴春梅,卢伟,谭齐贤;微卫星标志在检测白血病抑癌基因缺失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2年02期 |
4 |
秦晓冰;张敬川;;乳腺癌中WWOX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年03期 |
5 |
王照明,黎永祥,张建民,姚青;前列腺肿瘤高密度allelotype初步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2年02期 |
6 |
陈菲菲;祝威;刘冰;于红;阮洋;张园丁;;喉鳞状细胞癌中微卫星的异常改变[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06期 |
7 |
王雪梅,吕申,王朝辉,富晶,张朝,胡波;hMSH2和PTEN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8 |
刘景坤;王曼;万发义;张哲;;p53和 PCNA与肺腺癌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J];沈阳部队医药;1997年06期 |
9 |
杨立业,黄革,高红,朱国志;胶质瘤中染色体9p21区域D9S319座位的杂合性缺失研究[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10 |
任功一,万大方,顾健人;肝细胞癌中的杂合性缺失[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0年02期 |
11 |
李萍,王北宁,丁振若;转染p5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J];癌症;2001年05期 |
12 |
邵淑娟,徐先发,张建军,杨佩满,程书钧,高燕宁;中国人喉鳞癌染色体9p21.3-23区域LOH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13 |
郭美姿;杂合性缺失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0年05期 |
14 |
王战强;彭艳霞;董明刚 ;;8p杂合性缺失与膀胱肿瘤的关系[J];生物磁学;2005年04期 |
15 |
邵淑娟,汪洋,杨佩满;肺癌癌前病变中的分子生物学异常事件[J];癌症;2004年01期 |
16 |
俞文华;垂体腺瘤微卫星与抑癌基因LOH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2年02期 |
17 |
刘韬韬,史耀舟,沈锡中,孔祥银,王吉耀;中国人胃癌染色体11_p15.5处杂合性缺失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3年01期 |
18 |
张荣贵;余永胜;臧国庆;;SOCS1基因与肝细胞癌的关系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7年05期 |
19 |
李黎洪;黄昌明;吴黎敏;;FHIT基因与肿瘤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年03期 |
20 |
战玉竹,滕蕾,王培戈;散发性大肠癌癌组织18号染色体长臂微卫星改变的观察[J];山东医药;2003年3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