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7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全潜能造血干细胞水平上的恶性病变所致分化障碍或成熟障碍而引起的一组克隆性造血系统疾病。该组疾病异质性强,临床特征复杂多样,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确切结论,临床治疗亦较为棘手。本研究旨在归纳MDS 临床表现和病态造血过程中具有规律性的线索及个体化治疗初探,以做到MDS 及时诊断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方法:回顾性分析47 例MDS 患者(23 例RA,4 例RAS,11 例RAEB,9 例RAEB-t)确诊时的症状、体征、并发症、伴发疾病、生化检测指标、住院治疗方案和疗效等临床资料。取外周血进行血常规分析和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计数;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穿刺涂片在瑞-姬染色后进行细胞形态学分析;骨髓内外铁染色计数,进行细胞内外铁含量观察。
结果:本组47 例MDS 患者中以首发症状就诊者分别为:贫血(表现为头晕、心慌和乏力)36 例(76.6%),感染(表现为发热)7 例(14.9%),出血倾向(齿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9 例(19.1%)。19 例(40.4%)有不同的伴发疾病,其中89.5%为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全部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红系(70.2%)表现为形态异常、点彩红细胞、Howell-Jolly 小体、巨幼样变、核浆发育失衡、双核、多核和核碎裂;粒系(53.2%)表现为粒细胞分叶过多、难分叶(呈环状核或假性Pelger-Huet 畸形)、核浆发育失衡、核分裂异常及不同步、子母核、微核等改变,尚有4 例RAEB 和5 例RAEB-t 检出原始细胞异常定位。
原始细胞异常定位显示出较高的白血病转化率和预后不良。巨系细胞系统(57.4%)表现为形态异常,易见巨大或畸形血小板、单圆核小巨核细胞、多圆核巨核细胞。21 例RA 和4 例RAS 采用雄激素、红细胞生成素(EPO)和大剂量维生素B6治疗,9 例RAEB 采用小剂量化疗或亚砷酸治疗,8 例RAEB-t 采用联合化疗。RAEB 和RAEB-t 患者尚服用维甲酸和1,25(OH)2D3。有6 例患者(RA3 例,RAS3 例)接受环孢菌素A 治疗。接受治疗的42 例患者中基本缓解11 例(26.2%),部分缓解11 例(26.2%),进步9 例(21.4%),无效8 例.(19.0%),死亡3 例(7.2%)。
结论:MDS 是以血细胞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的难治性血细胞质、量异常的异质性疾病。MDS 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贫血的表现是MDS 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老年MDS患者常伴发各种疾病,使MDS 病情更为隐匿而易延误诊治。治疗MDS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亚型、转白的可能性、骨髓病态造血程度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
|
|
|
|
1 |
蒋红飞;杨明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4年03期 |
2 |
许蔚林;朱平;任劭珉;石永进;朱强;;第110例 疑难病例析评 乏力气短—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涂片细胞增生活跃—红系病态造血[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40期 |
3 |
李伶俐;张春槐;康可上;吴茅;;老年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0例临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08年12期 |
4 |
李莉,朱淑清,李贤玉,张红英;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
5 |
张瑞珊,黄耘,赵源,朱春浓,许郁熹;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1年05期 |
6 |
吴振勇;杨勤;;148例MDS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18期 |
7 |
王小卫;李晓;吴凌云;廖琼;贺琪;张征;张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性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4期 |
8 |
夏小梅;朱云波;;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贫血细胞形态学差异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年10期 |
9 |
王庆余,汪坤镕,武大林,关华军,高全杰,滕本秀,彭贤贵;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17例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
10 |
渠敬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2例诊断分析[J];临床医学;2003年09期 |
11 |
渠敬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2例诊断分析[J];中原医刊;2003年23期 |
12 |
万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6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7年04期 |
13 |
周雪艳,张维忠,王淑学;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3年06期 |
14 |
金秋凤;杨志成;姜禹贵;王学文;姚海勤;;粒细胞病态造血及过氧化物酶缺乏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意义的探讨[J];白血病.淋巴瘤;1993年01期 |
15 |
姚桂玲,宋丽洁,彭国钧,丁琪,李薇;4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分析[J];白血病.淋巴瘤;2002年03期 |
16 |
马永能;张鹏;方华;潘淑;;骨髓红系减低的MDS与PRCA的比较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年23期 |
17 |
胡典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FAB与WHO标准分型比较[J];海军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
18 |
王仪;;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0例病理观察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7年05期 |
19 |
陆俊俏;;对1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回顾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04期 |
20 |
秦继霞;徐娟;孙雪静;刘聪艳;万岁桂;惠吴函;庄光艳;赵弘;;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巨核系病态造血及免疫表型特征[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