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六君子汤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及非特异性免疫影响的研究
【摘要】:
背景:抑郁症是一种以心境持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属心境障碍、抑郁相,是当今世界上广泛流行的疾病之一,又是引起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祖国医学称之为郁证,是对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疾病的总称。传统的抗抑郁药物按发现时间先后,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药物、四环类药物,由于其副作用较多,在临床使用有局限性。第三代抗抑郁药物的问世,曾创造了有效率高达8o%的奇迹,但仍然存在副作用大、药价昂贵、部分患者治疗无效等不尽人意之处。由此迫使医学界的在传统中草药(植物药)中寻找有效成分,用来治疗抑郁症。本证由于长期情志不舒,思虑过度,心肝阴血不足,而累及脾肺肾,五脏阴液俱亏,虚火躁动而脏不藏神。五志是中医学对精神系统生理病理的高度概括,因此抑郁症的辨证应以五脏理论为指导,辨别所属脏腑的阴阳气血虚实。思郁是由于思则气结,伤肝及脾,而引起脾虚的一系列见症。
目的:通过观察服用百优解、加味六君子汤对慢性应激刺激大鼠抑郁模型行为学及非特意性免疫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加味六君子汤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慢性应激刺激大鼠抑郁模型,以Open-field法观察大鼠行为学、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为指标,通过服用加味六君子汤,百优解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显著提高慢性应激刺激抑郁大鼠降低的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水平运动次数与垂直运动次数均明显增加,以加味六君子汤组指标改善意义最显著(P0. 001)。
结论:六君子汤有益气健脾、和胃止呕之效。本方药性平和,组方
|
|
|
|
1 |
张国江;赵卫;;刘玉洁辨治抑郁症的经验[J];河北中医;2009年12期 |
2 |
李彩勤;李惠敏;王彤;傅如华;田军彪;;从多脏腑论治抑郁症64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8年12期 |
3 |
韩翠欣;常丽丽;;抑郁症的中医治疗现状[J];河北中医;2007年08期 |
4 |
倪永骋;刘海燕;;加味逍遥散治疗老年人抑郁相关性睡眠障碍17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年11期 |
5 |
李英杰;;加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36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年11期 |
6 |
韩毳,李晓泓,张有志;中医治疗抑郁症理论溯源[J];新中医;2002年06期 |
7 |
郭增元;;解郁活血化痰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J];内蒙古中医药;2006年03期 |
8 |
季颖,明彩荣,郑晓霓,单德红,王德山;中药抗抑郁面临的问题及思索[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2期 |
9 |
尚菲;季颖;;从五脏论治抑郁症的思路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
10 |
陈利平,张雷,Herbert Werner,Ali Soltanzade;抑郁症的中医治疗[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1 |
全世建;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抑郁症3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1999年02期 |
12 |
吴文红;中药结合心理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5年03期 |
13 |
张立民;隐匿性抑郁症诊断探讨(附42例分析)[J];新医学;1995年08期 |
14 |
许律西;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与治疗学现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年04期 |
15 |
陈三星;莫把抑郁当痴呆[J];长寿;1995年09期 |
16 |
吴永雄,李碧霞;172例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分布[J];福建医药杂志;1996年05期 |
17 |
张顺,徐玉;隐匿型抑郁症研究的某些进展[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6年01期 |
18 |
柳群方,王健,陈洪,王培胜;隐匿性抑郁症58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1996年03期 |
19 |
安科;抑郁症的自我疗法[J];心理与健康;1996年06期 |
20 |
;从名人自杀到人生角色定位[J];中国健康月刊;1998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