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及与白血病抑制因子的相互调控
【摘要】:
目的: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因其能诱导小鼠M1型白血病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和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而得名,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分泌型糖蛋白,是介导胚泡着床最主要的细胞因子。LIF在胚胎的生长、发育及分化中起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含LIF的条件培养液可促进胚胎发育、加速孵化、提高其存活率、以及促进滋养层细胞增殖和内细胞团的生长、加速胚胎脱透明带。已知LIF对着床网络中的多种因子(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皮生长因子EGF等)均有调节作用,但其对参与精卵识别的细胞黏附分子β1,4-GalTⅠ是否参与胚胎着床及其在着床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是目前人们研究最广泛的糖基转移酶之一,它是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家族中最早被发现的,也是研究最深入的一个成员。β1,4-GalTⅠ以长型和短型的形式分布在高尔基体和细胞膜两种不同的亚细胞结构上,行使不同的功能。高尔基体上的β1,4-GalTⅠ功能是将半乳糖基从UDP-半乳糖基转移到N-糖链的末端N-乙酰氨基葡萄糖上形成β1,4-糖苷键;细胞膜上的β1,4-GalTⅠ作为细胞黏附分子参与了一系列生理过程,例如细胞的黏附、铺展、精卵识别、神经轴突的延伸、间充质细胞、肿瘤细胞的迁移以及晚期桑椹胚的致密化。而胚胎着床与肿瘤细胞的转移、浸润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利用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RL95-2,模拟着床前子宫内膜)和人胚胎细胞(JAR、模拟着床前胚胎)组成的体外着床模型,采用RNAi干涉(或过表达)、RT-PCR、细胞化学染色及Dot-blot等方法研究LIF因子与β1,4-GalTⅠ之间的相互调控及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
方法: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RL95-2)经含LIF或LIFAb培养基培养,或经β1,4-GalTⅠ基因干扰(或过表达)载体转染后,应用细胞化学染色、RT-PCR和Dot-blot方法,分析LIF对β1,4-GalTⅠ表达的影响,或调控β1,4-GalTⅠ基因表达后对LIF表达的影响,并通过体外着床模型分别观察LIF及β1,4-GalTⅠ对胚胎着床的作用。
结果:(1)与正常培养组相比,在经LIF培养24h后,RL95-2细胞的Galβ1-4GlcNAc合成量增加;β1,4-GalT I的基因表达水平增高;β1,4-GalTⅠ酶蛋白水平提高。同时,胚胎的黏附率(83.5%)也明显高于正常培养组(70%)。而经LIFAb处理24h后,Galβ1-4GlcNAc的合成量下降;β1,4-GalTⅠ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β1,4-GalTⅠ蛋白的合成水平减少。同时,胚胎的黏附率(35%)也明显低于正常培养组(70%)。(p0.05)
(2)在β1,4-GalTⅠ基因表达载体转入后60h,RL95-2细胞内有明显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说明载体转染效果良好。与正常培养组和空载体转染组比较,基因干扰组Galβ1-4GlcNAc的合成明显下降;过表达组则明显增高。同时观察β1,4-GalTⅠ基因过表达组,其LI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增高,胚胎的黏附率和扩展生长率(84.5%)高于正常培养组(70.0%)、空载体组(68.4%)和基因干扰对照组(67.6%),(p0.05);而β1,4-GalTⅠ基因抑制组,LIF基因及其蛋白表达均下降,胚胎的黏附率和扩展生长率(29.2%)也明显降低,(p0.05)。
结论:
(1) RL95-2细胞的LIF与β1,4-GalTⅠ表达有相互影响。
(2) LIF胚胎着床的影响可能与其上调子宫内膜细胞β1,4-GalTⅠ的表达有关。
(3)β1,4-GalTⅠ表达与胚胎着床有关,设想可能通过对RL95-2细胞LIF表达的调节影响其与胚胎间的识别和黏附。
|
|
|
|
1 |
孙晓炜;张炜;周剑萍;;Galectin-3与生殖[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6年05期 |
2 |
赵邦霞;谭冬梅;彭红英;尉晓蔚;谭毅;;肿瘤转移抑制因子基因MRP-1/CD9对小鼠胚胎着床影响的研究[J];四川动物;2007年03期 |
3 |
王哲;张建春;;阿司匹林对抗克罗米芬致子宫内膜异常[J];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12期 |
4 |
赖巧红;章汉旺;;米非司酮对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Dickkopf-1表达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
5 |
钟彩云,张艺文,张丽凤;表皮生长因子和受体在子宫内膜发育及胚胎着床中的作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0年05期 |
6 |
李雅琼;何荣环;黄荷凤;;水通道蛋白与胚胎着床[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0年02期 |
7 |
赵邦霞;尉晓蔚;谭毅;谭冬梅;;ME491/CD63对小鼠胚胎发育及着床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20期 |
8 |
谭冬梅;赵邦霞;尉晓蔚;彭洪英;赖国旗;何明忠;谭毅;;肿瘤转移抑制因子CD82/KAI1在假孕小鼠子宫的表达及其对小鼠胚胎着床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2007年09期 |
9 |
杨环;谢怡;杨戎;魏莎莉;郗强;;p16~(INK4a)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对胚泡着床的影响(英文)[J];生理学报;2008年04期 |
10 |
傅雷;张冬梅;孙艺平;付娟;;鹿茸上调去卵巢小鼠子宫内膜LIF基因的表达[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年03期 |
11 |
傅雷;张冬梅;孙艺平;;鹿茸对去卵巢小鼠子宫内膜LIF蛋白表达的影响[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12 |
谭慧宁,杨增明;胚胎着床窗口的分子调控[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年10期 |
13 |
谭冬梅,谭毅,赵劼,艾玲,王智彪;立体着床模型小鼠囊胚与子宫内膜的共培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5期 |
14 |
刘帅;杨雪松;范丽雪;陈阳;燕秋;;sLeX/L-选择素介导的双向黏附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J];生殖与避孕;2011年08期 |
15 |
付志红,陈士岭,邢福祺;降钙素对人类胚胎着床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年01期 |
16 |
王国云,于红玲,江森,尹格平;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小鼠早孕期子宫内膜表达规律及调节的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年04期 |
17 |
张文芳;尹红章;张红芳;;白血病抑制因子及其受体在生殖中作用的研究现状[J];微循环学杂志;2009年03期 |
18 |
张炜,周剑萍,刘银坤,张俊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小鼠早孕期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及调节的研究[J];生殖与避孕;2000年01期 |
19 |
霍立军,杨增明;孕酮调节的胚胎着床相关分子及其作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年08期 |
20 |
王玉真;分子标记与胚胎着床[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3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