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侧切牙先天缺失的矫治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下侧切牙先天缺失伴上牙列重度拥挤,下颌后缩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的矫治,探讨Bolton指数分析对矫治方案选择的作用,单颌减数拔牙矫治的优点,以及软硬组织及侧貌突度的改善情况。
材料和方法:选取大连奥索口腔门诊2008年4月收治的骨性Ⅰ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1例,女性,年龄13岁2个月,上颌正常,下颌后缩,颏部发育过度,右侧磨牙关系为远中尖对尖,左侧磨牙关系为完全远中关系,上牙弓重度拥挤,下牙弓轻度拥挤,右下侧切牙先天缺失。通过对患者的侧貌分析,间隙分析,Bolton指数分析,头影测量分析等结合患者家属的意见,采用了上颌单颌减数拔牙矫治,减数拔除上颌两个第一双尖牙,运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在治疗过程中,运用两步法关闭拔牙间隙。在矫治前后一个星期内摄取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对39个软硬组织进行定点,选取北医大、Tweed等分析法中的测量项目,共24项,观察矫治前后的变化。
结果:矫治疗程22个月。该患者治疗前后分析比较:磨牙关系Ⅱ类没有明显变化,侧貌有明显改善,SNA未变,SNB增加0.5°,ANB减小0.5°;前牙覆盖减小2mmNA/PA减小0.5°(由7°减小至06.5°),下颌后缩改善比较明显。垂直向控制比较良好,下颌平面角略升高,下颌平面轻度顺时针旋转。软组织侧貌有改善,由原来的凸面型趋向于直面型,鼻唇角增大5°(由120增加到125),Z角增加2°(由75°增加到77°),Li-E增大1mm。矫治后患者和家长对矫治结果比较满意。
结论:对于下侧切牙先天缺失伴上颌严重拥挤的骨性安氏Ⅱ类上颌正常下颌后缩的病例,减数拔出两个第一双尖牙,运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能很好的控制牙齿在三维方向的移动,对于改善前牙关系及软组织侧貌均可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
|
|
|
1 |
张玉苹;;14个恒牙先天对称缺失伴1个多生牙1例[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8年06期 |
2 |
颜妮;毛靖;朱光勋;;第二恒磨牙先天缺失一例[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11期 |
3 |
杨长有;毛永惠;汤文山;鲁伟;杨敏;;先天性全口无恒牙颌缺失1例[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年06期 |
4 |
雷浪;张端强;闫福华;;切牙先天缺失患者颅颌面形态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07年12期 |
5 |
王霏霏;迪丽努尔.阿吉;;先天缺失牙的研究现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0年01期 |
6 |
罗颂椒;错治疗中自体或异体牙移位[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79年01期 |
7 |
李祥伟;王丽芹;王晓红;孙宏晨;;散发性先天缺牙的临床特征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7年02期 |
8 |
潘向东;张武;;59例先天性牙列缺失的临床处理[J];医学新知杂志;2008年04期 |
9 |
程正清,华先明,陈国新;粘接型垫和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上前牙错20例报告[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
10 |
陈炳煜;刘从华;;头帽肌激动器对上下牙槽骨矫治效果的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11 |
崔娟娟;梅陵宣;韩晓兰;;非综合征型多数牙先天缺失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年06期 |
12 |
左恩俊;;上颌双侧乳尖牙滞留伴恒尖牙先天缺失1例[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
13 |
朱梅,白丁;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颅面特征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01年01期 |
14 |
姜若萍!100081,傅民魁!100081;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遗传特征初探[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
15 |
胡冠军,闫文涛,王燕;2065名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对策[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
16 |
饶晓俊;安氏Ⅱ~2类错牙合的早期矫治[J];口腔医学研究;2003年05期 |
17 |
马佳君;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18 |
彭海鹰,聂镜清,陈建刚;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4年12期 |
19 |
缪耀强;影响正畸治疗后牙弓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探讨[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
20 |
王臻,王远勤,包柏成;上颌单颌拔牙结合小平导板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J];广东牙病防治;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