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与脂肪间质干细胞神经向分化能力比较研究
【摘要】:
目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退行性病、多发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等,主要原因是神经细胞的坏死、功能的缺失。干细胞(stem cells)是一类具有无限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神经胶质样细胞,有望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移植的种子细胞,但是干细胞种类繁多,据其发生学来源的不同可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和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 ASCs),其中ASCs是指存在于已分化组织的未分化细胞。ASCs较ESCs的优点是取材相对方便,不存在伦理学问题。目前研究较多的成体干细胞主要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它取材方便,易于分离纯化,神经向分化能力的研究也比较多,已应用于前期临床研究试验,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作为近年来新发现的种子细胞,神经向分化能力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但它具有BMSCs所不具备的优点,如:获取更为方便,对人体创伤小,很少受血液及免疫系统的影响等。本实验旨在比较人类BMSCs与ADSCs的神经向分化能力,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筛选理想种子细胞。
方法:1)采用Percoll分离法在体外培养及扩增BMSCs,利用胰酶消化的方法获取ADSCs。通过表面抗原检测的方法进行鉴定。2)采用多种生长因子联合诱导方案诱导ADSCs、BMSCs神经向分化,即先用浓度为10 ng/ml的bFGF预诱导24 h,再加入20 ng/ml的bFGF、20 ng/ml的EGF、20 ng/ml的BDNF,分别于24 h、3 d、7 d、10 d、14 d时进行免疫荧光检测Nestin,β-Ⅲ-Tubulin、NSE的表达,尼氏荧光染色检测尼氏小体表达,观察细胞形态变化。3)统计阳性细胞的比率,卡方检验分析统计结果。
结果:1.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分离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型鉴定为CD90阳性,CD106阳性,CD34阴性。2.通过对比ADSCs和BMSCs的生长曲线发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3.利用生长因子联合诱导的方式诱导BMSCs和ADSCs神经向分化,诱导后,BMSCs和ADSCs细胞形态都发生了改变,胞体变圆并伸出细长突起,对于分化细胞的神经细胞特异标记的鉴定也具有相同的趋势:诱导中期Nestin、β-Ⅲ-tublin显著增多,晚期稍降,而NSE和Nissl小体诱导晚期才出现具有相似的阳性率。
结论:1.ADSCs具有较BMSCs更为活跃的生长、增殖能力;2.ADSCs具有与BMSCs类似的神经向分化能力。
|
|
|
|
1 |
汪璇;吴海涛;朱玲玲;范明;王晓民;;低氧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2 |
巨容;杜江;兰和魁;王斌;封志纯;;人胎脑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分化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24期 |
3 |
单路娟;刘越坚;邱阳;郭慧淑;郭莉;陈亮元;;肝细胞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06期 |
4 |
杨波;杜英;关方霞;宋来君;张清勇;张志强;冯祖荫;;从脑细胞悬液到干细胞研究的20年历程(上)[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2期 |
5 |
杨波;杜英;关方霞;宋来君;张清勇;张志强;冯祖荫;;从脑细胞悬液到干细胞研究的20年历程(中)[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
6 |
王晶;李志忠;徐茅;迟作华;;人脐血间质干细胞一般特性及其多向分化潜能[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7年04期 |
7 |
彭超华;戴冀斌;潘伯群;;抗坏血酸体外诱导皮质与中脑源神经干细胞向TH阳性细胞定向分化[J];解剖学研究;2009年02期 |
8 |
张雷;;神经干细胞与脑肿瘤[J];山西医药杂志;2006年02期 |
9 |
季丽莉;佟雷;王振宇;;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体外培养鉴定[J];解剖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
10 |
向静,王景周;脐血间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的新来源[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7期 |
11 |
王跃嗣;孟凡刚;王延伟;李建远;;人胎盘贴壁细胞定向诱导神经样细胞[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9年12期 |
12 |
林玲,林建银,郑志竑,江琼,胡建石;神经鞘糖脂生物合成抑制剂D-PDMP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年05期 |
13 |
王爽,谢鹏,赵裕光,贾延劼,吕发金,牟君,王运良;超顺磁性氧化铁Resovist标记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14 |
魏居瑞;刘喆;何方;;成体神经发生与缺血性脑卒中[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年06期 |
15 |
陈凯;康现江;张平;穆淑梅;郭明申;;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免疫荧光鉴定[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年02期 |
16 |
郑学胜,朱晓峰;抗体封闭膜受体方法在神经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年05期 |
17 |
谷海刚,龙大宏,冷水龙;新生鼠基底前脑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J];解剖学研究;2003年02期 |
18 |
祝胜;神经干细胞在脑外伤中的治疗前景[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3年01期 |
19 |
张卿,左萍萍;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年07期 |
20 |
何扬东,曾进胜;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活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