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72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从而减少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
方法:统计2000年1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的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伴有肾损害的7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首发症状、误诊情况及临床生化常规、影像学检查,其中2例还进行了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并对可能引起肾功能不全的因素,如血尿酸、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血钙等作相关性分析(卡方检验)。
结果:本组资料中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发生率为72.7%,发病平均年龄为62.85±12.17岁,高发年龄在50-70岁之间,男:女为1.8:1。72例中首诊误诊17例(23.6%),其中误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4例,骨科疾病4例,肺炎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肾病综合征1例等。72例中死亡19例(26.3%),主要死因为感染7例、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肾功能衰竭3例。肾损害的临床表现以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为主,发生率分别为88.9%和47.1%。治疗主要采用针对原发病的化疗,同时积极预防脱水、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避免感染等以减少肾损害的发生,5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伴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尿酸和血钙水平与肾功能不全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而血红蛋白、血清球蛋白等与肾功能不全无相关性(P0.05)。
结论:肾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是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多发性骨髓瘤伴有肾损害使患者的治疗复杂化,且预后差、死亡率高。及早发现、及时治疗MM及其肾损害,是减轻肾脏损害或使肾功能逆转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