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EN和nm23-H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其中,抑癌基因PTEN和nm23-H1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但文献中有关它们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多限于对单一指标的检测。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对大肠癌组织中PTEN和nm23-H1表达进行检测,分析二者在大肠癌组织中的单独及联合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的关系,以期找到指示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可靠分子指标,为开展大肠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随机选取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2年3月~2009年9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组织蜡块6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34岁~83岁,平均年龄60.25岁;结肠癌31例,直肠癌29例;腺癌56例,粘液腺癌3例,鳞癌1例;淋巴结转移者27例,无淋巴结转移者33例;大肠癌Dukes分期中:DukesA期15例,DukesB期16例,DukesC期4例,DukesD期25例。另有30例标本取自大肠癌根治术距肿块边缘5cm以外的正常大肠粘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及nm23-H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PTEN在正常大肠组织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0%(27/30),而在大肠癌组织中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36.67%(22/60),PTEN在正常大肠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37,P0.01);PTEN在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1.11%(3/27),而在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为57.58%(1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8,P0.01);PTEN在浸润和穿透浆膜层的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00%(11/44),低于浸润至粘膜层和肌层者68.75%(11/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1,P0.01);PTEN在DukesC+D期阳性表达率为13.79%(4/29),低于A期73.33%(11/15)和B期43.75%(7/16),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259,P0.01);PTEN在低分化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88%(1/17),低于高中分化癌组织48.84%(2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9,P0.01);PTEN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大小及肿瘤发生部位在统计学上均无意义(P0.01)。2.nm23-H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67%(25/60),明显低于正常大肠粘膜阳性表达率93.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97,P0.01).nm23-H1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及Dukes分期有关。nm23-H1在淋巴结转移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1.11%(3/27),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6.67%(2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857,P0.01);nm23-H1在浸润和穿透浆膜层的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81%(14/44),低于浸润至粘膜层和肌层者68.75%(11/16),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4,P0.01):nm23-H1在DukesC+D期阳性表达率为20.83%(5/29),低于A期73.33%(11/15)和B期56.25%(9/16),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259,P0.01).nm23-H1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发生部位和肿瘤分化程度在统计学上均无意义(P0.01)。3.PTEN和nm23-H1的表达关系:22例PTEN阳性表达的病例中,nm23-H1的表达阳性者为21例,阴性者仅为1例;在38例PTEN阴性表达的病例中,nm23-H1的表达阴性者为34例,表达阳性者为4例。PTEN和nm23-H1之间的表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x2=37.928,P0.01),二者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成正相关(r=0.639)。
结论:1.PTEN在大肠癌组织中低表达,而在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高表达,PTE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PTE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呈负相关;PTEN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发生部位均无关。提示PTEN低表达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2.nm23-H1在大肠癌组织中低表达,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高表达,nm23-H1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nm23-H1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Dukes分期呈负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发生部位和肿瘤分化程度均无关。提示nm23-H1低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3.PTEN阳性表达的大肠癌组织中,nm23-H1亦出现较高阳性表达,两者呈正相关。提示PTEN与nm23-H1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
|
|
|
1 |
丁彦青,梁莉;大肠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J];实用肿瘤杂志;2000年02期 |
2 |
姜南艳,齐为民,刘树林,郭力;血清三项肿瘤标志物在大肠癌转移、复发中的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12期 |
3 |
;香港大学发现致大肠癌转移元凶[J];中国健康月刊;2010年07期 |
4 |
栗华,于信希;大肠癌转移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标记[J];医学综述;1998年08期 |
5 |
张娜;贾泽明;张阳德;;大肠癌化疗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年15期 |
6 |
贾小强;黄乃健;邱辉忠;;大肠癌转移“瘀毒传舍”病机的初步理论构架[J];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05期 |
7 |
张健;王程虎;;大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检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4期 |
8 |
冯强;李毅;张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J];泰山卫生;2002年05期 |
9 |
赵金伟,孙岩,王中易;p53基因、血清CEA同步检测与大肠癌转移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0年03期 |
10 |
宋红蕾;毕延智;胡岳棣;;VEGF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肿瘤学杂志;2006年04期 |
11 |
沈仲毅,沈天伟,陆佩华,周光炎;CD44基因拼接体、p5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倍性与大肠癌转移之间关系的机理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年01期 |
12 |
郭伶俐,赵发,黄健生,赵士鹏,王宪德;门静脉插管5-氟脲嘧啶滴注化疗预防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前瞻性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
13 |
郑林辉;李太原;姚祺;代安邦;;大肠癌组织中微淋巴管的定量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6年01期 |
14 |
胡文庆;王泽华;;CD44v6和CerbB-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15 |
马颖;杨向红;高霭峰;林连捷;;大肠肿瘤中Ezrin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1年07期 |
16 |
张铭;;大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意义[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6年03期 |
17 |
段惠佳;申兴斌;;VEGF-C在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
18 |
刘健龙;王跃;;大肠癌转移相关的生物学指标研究进展[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年10期 |
19 |
洪道显;陈火国;陈煜;饶华民;伍红贵;;大肠癌患者可溶性E-选择素及细胞内黏附分子-1血清水平的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06年12期 |
20 |
梁莉,丁彦青,李欣,杨玉芳,肖军,张进华,赵培冉;人大肠癌转移相关基因片段的筛选和鉴定[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