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学红教授中医药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总结
【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简称慢性肾衰,是所有原发或继发慢性肾病发展至终末期所致肾功能损害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或代谢紊乱所致的临床综合征。据国际肾脏病协会统计:世界范围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病率、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尿毒症的年发病率为100/100万~150/100万,CRF年死亡率为每百万人口76.6人,慢性肾衰己成为不容忽视的影响人民健康水平的重大疾病之一。
导师何学红教授从事肾脏疾病的治疗近30年,尤对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导师认为慢性肾衰当属于中医“虚劳”病证范畴,临证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以脾肾、气血的亏虚,气机的升降失调导致多脏腑功能的衰竭,以浊毒为标,瘀血贯穿于疾病的始终。采用补益脾肾以固其本,化湿祛浊解毒以治其标,活血化瘀贯穿始终的的治疗原则,以口服汤药、中药灌肠及营养干预治疗。在改善肾功能,保护残存肾单位,延缓肾衰进展,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此病开辟了思路。
|
|
|
|
1 |
孙颖;张广智;;邦消安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30例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4年17期 |
2 |
蔡静芬;高玲;;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新疆中医药;2006年01期 |
3 |
杨云芳;王凯;宋爱平;乔海燕;范爱玲;;低蛋白饮食加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6例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9年04期 |
4 |
徐照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误诊的教训[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79年10期 |
5 |
夏来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尿酸和血尿酸[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1年02期 |
6 |
刘友尧;;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血浆儿茶酚胺和多巴胺β-羟化酶的活性[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982年02期 |
7 |
秦海峰;;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氢氧化铝对血清离子钙、免疫活性甲状旁腺素及铝的影响[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1983年01期 |
8 |
曹系;邓家盛;;血液透析治疗800人次的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1983年04期 |
9 |
徐刚,郑德灏;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现代营养疗法[J];临床内科杂志;1987年01期 |
10 |
洪钦国;;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一五六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1987年07期 |
11 |
宋赤;;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近况[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
12 |
蒋季杰;王惠民;黄鼎德;支剑笙;徐学康;钱桐荪;;测定糖化血清蛋白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1989年01期 |
13 |
凌均耀;许国章;余庭龙;杨定焯;李毅;张纪淮;;3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CAPD期间γ线骨矿含量测定[J];四川医学;1989年04期 |
14 |
王雪玲,何汝湛;益气养阴、行气泄浊法治疗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22例[J];新中医;1990年10期 |
15 |
林吉品;;止呕在尿毒症治疗中的作用[J];中医药学报;1990年06期 |
16 |
余仁欢,聂莉芳;慢性肾功能衰竭脉象特点及其临床意义(附122例肾功能衰竭脉象分析)[J];新中医;1991年07期 |
17 |
董伟,李新建,陈泮藻,汪宝珍,李延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红细胞膜电镜观察和电泳分析[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3年04期 |
18 |
孙世澜;汪琼玲;;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性贫血[J];临床内科杂志;1993年05期 |
19 |
马路;周柱亮;杨琪;顾华;李春风;;人参总皂甙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4年04期 |
20 |
王敏华,林翠芳,谭树宣,徐丽,肖统海,孙彩侠;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J];职业与健康;199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