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透析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表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结肠透析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chronic renal failure)的临床试验进行Meta分析,为结肠透析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和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对照研究,对每个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进行综合分析处理。
结果:共收集相关文献29篇,共计2275例病人,分为治疗组(n=1187)以及对照组(n=1088),其中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结肠透析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传统中药手工保留灌肠。对其中10项指标(临床症状、血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肾小球率过滤、血尿酸、血红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症状积分、不良反应)进行观察。Meta-分析显示: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结肠透析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在改善临床症状,血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血红蛋白、症状积分方面均优于基础治疗联合传统中药手工保留灌肠疗法,而在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普遍较低。
结论: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结肠透析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疗效肯定。但由于纳入的临床试验方法学质量相对偏低,部分研究样本量偏小,治疗时间偏短,存在多种局限性,使其证据强度不高,故对这些结果的解释应持谨慎态度。
|
|
|
|
1 |
孙云松,刘美荣;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20例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04年05期 |
2 |
李铁民;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6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7年09期 |
3 |
汪娅;;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的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08年02期 |
4 |
魏喜和;;运用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6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17期 |
5 |
凤羽昕;;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护理[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
6 |
张威,张少时;营养疗法加结肠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J];北京中医;1995年01期 |
7 |
章晓云,黄韶辉,何世华;中药结肠透析治疗脑出血并发急性肾功能损害[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9期 |
8 |
肖春玲,蔡敏,罗玫,周静,邹映珍,潘柳文;氮质血症病人中药脐敷和结肠透析护理方法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4年15期 |
9 |
李庆艳;刘玉霞;王爱红;;结肠透析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30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8年14期 |
10 |
张小鹿;王怡;;结肠透析在肾脏病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年06期 |
11 |
白会玲;王小萍;;结肠透析在慢性肾衰临床治疗中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15期 |
12 |
王立华;张素梅;傅文录;;结肠透析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
13 |
吴春泉;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氮质血症11例的体会[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0年03期 |
14 |
杨露萍;中药结肠透析治疗盆腔炎52例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3年04期 |
15 |
黄远航,王海涛,朱起之,何燕娴,罗正茂,张建林;序贯结肠透析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5年03期 |
16 |
张宇梅;王亚平;;结肠透析的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年02期 |
17 |
李光琼;邓红英;;结肠透析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护理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18 |
沙丽君,张志祥,程琳霞,刘泽源;中药结肠透析配合盐酸二氢埃托啡、美沙酮治疗海洛因成瘾者75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02期 |
19 |
伍安平;李世文;;清开灵配合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氮质血症35例[J];中医药导报;2010年10期 |
20 |
王世成;;自拟中药方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