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双参通脉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陈卓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在体实验观察双参通脉颗粒(Ginseng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Granules,GS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nfarction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对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通过离体细胞实验,观察双参通脉颗粒含药血清对乳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探讨双参通脉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节作用及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支持。材料与方法:在体实验:SPF级12周龄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质量(230±20)g。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按人体与大鼠体表面积换算药物剂量,低、高剂量分别相当于生药量7.31g/kg,13.45g/kg,西药合心爽用量4.23mg/kg。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以上各组按2次/日,3ml/次,连续灌胃四周。心电图评估筛查后,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模,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手术全程监测心电图判定造模是否成功,监测心功能。术后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氧化损伤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内皮素(ET)、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变化,炎症介质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ɑ)含量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含量变化;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评估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检测心肌核转录因子-κB(NF-κB)、IκBα蛋白表达;同时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离体实验:双参通脉颗粒含药血清的制备:30只SD大鼠,饲养于适宜环境中,自由饮水,进食,温度,湿度适宜,适应性喂养3天,后分组,随机分成三组,正常组10只,双参通脉颗粒低、高剂量组各10只,中药予浓度为7.31g/kg、13.45g/kg的颗粒剂水溶液,日两次灌胃,3ml/次,日两次,连续2周,正常组给予等量盐水,中药各组持续灌胃5d后取血,离心,取上清,过滤灭菌,-80℃冻存备用。细胞培养及传代:大鼠心肌细胞株接种于培养基,置于温度37℃,5%CO_2培养箱内24h,传代。细胞造模: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细胞分四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低、高剂量组。正常组在37℃,5%CO_2培养基中加入与含药血清同浓度的正常大鼠血清,连续培养24h;模型组心肌细胞置培养箱(37℃,5%CO_2,90%N_2,5%O_2)缺氧6h,后置于37℃,5%CO_2培养基复氧12h,结束;中药低、高剂量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最佳工作浓度的中药含药血清(过滤除菌,4℃保存,稀释到适当浓度约1000倍),其余同模型组。分别取各组细胞培养瓶中培养液,按照LDH检测试剂盒说明书,通过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CCK-8法检测心肌细胞活性;将培养好的心肌细胞以适当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每组设置6个复孔,加入培养液,CCK-8,与未加细胞孔对比,放置培养箱4-5小时,完成后,用酶标仪于450nm处检测OD值,Annexin-V 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IL-1β、IL-6及TNF-α含量变化,将各组心肌细胞按照上述实验方法加入含药学清及试剂后,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F-κB、IκBα、Iκκβ的表达。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凋亡率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双参通脉颗粒(GS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1.1 GSG对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GSG各组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LVSP)显著升高(p0.05),左室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升高(p0.05),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指标(LVDP)显著降低(p0.05),左室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降低(p0.05),GSG低、高剂量组及西药组心率变化(D-value)均较模型组小(p0.05)。1.2 GSG对MIRI大鼠血清GSH-PX、CAT、ET、MPO含量的影响GSG干预后,ET、MPO均有所下降,GSH-PX、CAT含量上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5),西药组及GSG低、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1.3 GSG对MIRI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较紧密规整,组织间隙水肿较轻微,仅有轻度淤血,周围组织有微量渗出,血管轻度扩张。模型组心肌纤维扭曲断裂,细胞肿胀,组织间隙水肿,细胞核散乱无序,心肌细胞肥大,染色疏松。西药组心肌纤维断裂较少,排列紊乱,心肌间质疏松,心肌间隙血管扩张,周围可见水肿及渗出。中药低剂量组心肌纤维排列较MIRI组规整,组织间隙有水肿渗出,炎细胞浸润。中药高剂量组心肌纤维排列较规整,肌纤维断裂少,组织间隙水肿较轻。2双参通脉颗粒对MIRI大鼠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2.1 GSG对血清炎症介质IL-1β、IL-6和TNF-ɑ含量的影响假手术组血清IL-1β、IL-6和TNF-ɑ含量水平升高不明显,模型组IL-1β、IL-6和TNF-ɑ含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高剂量组IL-1β、IL-6和TNF-ɑ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2.2 GSG对心肌组织VCAM-1、ICAM-1含量变化的影响假手术组心肌组织可见微少的被染色的细胞;模型组心肌组织被染色的细胞较多,较密集;西药组染色细胞较模型组减少;中药低剂量组染色细胞较模型组减少;中药高剂量组染色细胞最少。ICAM-1含量变化:假手术组心肌组织可见微小的染色组织;模型组心肌组织被染色部位较大,较密集;西药组染色组织较模型组减少;中药低剂量组染色组织较模型组减少;高剂量组染色组织最少。2.3 GSG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6.12%,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32.01%,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西药组凋亡细胞较模型组减少,25.32%;中药低剂量组细胞凋亡率为7.3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中药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为13.45%,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4 GSG对MIRI大鼠NF-κB、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F-κ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给予GSG后,GSG低、高剂量组NF-κB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3双参通脉颗粒含药血清对乳大鼠心肌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3.1各组细胞培养液LDH活性改变正常组心肌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心肌细胞培养液LDH活性为93.47U/L,模型组心肌细胞培养液LDH活性为241.54U/L,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GSG低剂量组心肌细胞培养液LDH活性为175.02U/L,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GSG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培养液LDH活性为142.77U/L,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3.2各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改变正常组心肌细胞存活率为80.65%;模型组心肌细胞存活率42.14%;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中药低剂量组心肌细胞存活率为58.32%;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60.41%,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3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改变经Annexin V与PI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正常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2.84%,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26.62%,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血清低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14.38%,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6.16%,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正常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42.82%,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值为83.7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血清低剂量组心肌细胞AI值为54.2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值为62.94%,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4各组心肌细胞培养基上清IL-1β、IL-6和TNF-α含量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培养基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血清组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3.5各组心肌细胞内蛋白激酶NF-κB、IκBα、Iκκβ表达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绿色荧光强度显著升高,表明NF-κB蛋白激酶表达量增加(P0.05),提示NF-κB含量增高;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血清处理组绿色荧光强度降低,说明中药GSG含药血清对NF-κB、Iκκβ有抑制作用;对IκBα有增加作用;中药组能降低NF-κB、Iκκβ蛋白激酶表达水平(P0.05),升高IκBα蛋白激酶表达水平(P0.05)。结论:1双参通脉颗粒可以保护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心功能,提高各项心功能指标,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减轻心肌细胞氧化损伤。2双参通脉颗粒可以降低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炎症介质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降低蛋白激酶NF-κB、Iκκβ的表达,升高抑制凋亡蛋白IκBα的表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3双参通脉颗粒含药血清可以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降低蛋白激酶NF-κB、Iκκβ的含量,升高蛋白激酶IκBα的含量,从而提高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抑制凋亡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宋歌;吕月涛;狄林林;宗文纳;陈伯旺;;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肺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年01期
2 叶敏;陈达柔;陈宇中;杜少冰;杜展鑫;李玉凤;唐珮瑜;杨昌山;朱晓琴;;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7年02期
3 王雅乐;李文泉;姚凤云;;黄连解毒汤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毒性研究[J];光明中医;2017年10期
4 关智宇;;三七总皂甙对骨折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51期
5 王帅;贾琦珍;陈根元;程勇;张玲;马春晖;;小花棘豆中毒对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α-甘露糖苷酶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6 周挺;夏菁;李增攀;徐丽艳;韩文文;方建江;;法舒地尔对百草枯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J];浙江实用医学;2016年01期
7 王亚东;李东朋;郭德伟;宋及时;李红伟;钱伟强;杨波;;富血小板血浆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05期
8 郑国祥;于强;;白虎汤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5年01期
9 符晖;王桥生;方志雄;刘雁;周斌;彭忠田;梁咸章;;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年10期
10 商明红;何龙其;;西维来司钠对大鼠脑出血保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现代养生;2017年10期
11 李娟;罗欢;顾菲菲;高家荣;;药对藿香-陈皮配伍前后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初步药效学研究[J];健康之路;2017年07期
12 隋丽;孔福全;关华;闫述东;;VND3207药物对中子辐照大鼠脏器指数的影响[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6年00期
13 ;韭菜洋葱有助睡眠[J];益寿宝典;2017年14期
14 袁一雪;;毒瘾也“世袭”?雄性大鼠毒瘾遗传给后代[J];创新时代;2017年08期
15 余灵祥;张绍庚;郭晓东;肖朝辉;凌海慧;赵德希;吴建中;张培瑞;李志伟;;脾切除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23期
16 朱振国;王新施;陈艳艳;张元涛;郑荣远;;3种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差异[J];医学研究杂志;2013年02期
17 张凯;牛忠英;王睿;张建中;司少艳;;模拟失重对大鼠咬肌超微结构的影响[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禹玉洪;张国伟;杨晓宁;李燕舞;王汝俊;巫燕莉;;丁桂儿脐贴联合用药对幼龄大鼠厌食模型的影响[A];“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下)[C];2013年
2 唐洪梅;席萍;吴敏;蔡庆群;;石菖蒲不同部位对大鼠脑电图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李晓宇;刘皋林;Hyvernat Laure;曾妮;周佳纯;高君伟;郭彦坤;孙搏;;荷叶碱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廖沙;段毅涛;孟繁华;郭继芬;张振清;阮金秀;;芒果苷在大鼠体内的口服吸收与转化初探[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崔荣军;;足部反射疗法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A];经典荟萃——纪念建国六十周年中华反射疗法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6 尹音;孙振宇;胡敏;李冬霞;;持续性高正加速度对大鼠颞颌关节损伤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文文;赖国祥;郑和平;张亚彬;姚丽青;;反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诱导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王玮娜;李奕;彭吉云;李葆明;;大鼠眶额皮层在“付出越多,得到越多”行为任务中的作用[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9 何小舟;许贤林;徐仁芳;范敏;;ACTH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祝總骧;楊靜霞;鮑克琴;崔素英;文允鎰;鄭肖釗;紀豁然;杜如竹;;高血壓發病機制的研究 三、正常及高血壓大鼠組織及血漿中兒茶酚胺含量變化的初步觀察[A];中国生理科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生理)[C];196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俊;NRG-1/ErbB介导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异化重构在制动大鼠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2 李辉;GIT2基因缺失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关节的影响及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9年
3 刘良敏;依达拉奉对戊四氮致痫大鼠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9年
4 牛小莉;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Shh/Ptch1信号通路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9年
5 丁艳霞;衰老相关的大鼠初级视皮层神经元的功能衰退及轴突始段可塑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9年
6 李大虎;甜橙精油微胶囊对肥胖型SD大鼠的减肥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7 杜源;解郁安神颗粒对中风后抑郁的治疗作用及其神经网络机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何波;肾上腺素通过肺C-fibers介导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继发肺损伤的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9 吕姝菡;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非手术模型制备及证候属性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10 刘志波;NSD2介导肺动脉高压大鼠代谢重编及其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伟中;出生前尼古丁暴露对新生大鼠orexin A呼吸调节作用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2 周慧如;NGF在大鼠慢性偏头痛模型中的表达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3 李丹;1. XAV939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2.中国西南地区青年人高血压风险增加:2017年ACC/AHA高血压指南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4 朱中凯;1.野百合碱诱导运动诱发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他达那非干预效果 2.重庆地区中青年人体力活动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率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5 田娅玲;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体内输注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微嵌合状态的观察[D];贵州医科大学;2019年
6 胡宇玲;颗粒蛋白前体在VPA诱导的ASD大鼠脑组织中表达的时空规律及其对神经发育作用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7 杨迅;基于HPLC-UV的靶向代谢组学和验证研究揭示抑郁大鼠的肠道氨基酸通路紊乱[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8 李雨菡;托伐普坦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治疗机制及铁离子对神经细胞的活力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9 李雨珂;COX-2-PGD2-DPs途径参与孕期炎症加重子代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10 代梦洁;去分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hSDF-1α参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神经修复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梦然;源自人体细胞的肠道成功移植给大鼠[N];科技日报;2017年
2 记者 冯卫东;大鼠研究显示孕期压力或可代代相传[N];科技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王夕;曹晓华:制造聪明老鼠[N];北京科技报;2009年
4 记者 王洁明;成功克隆大鼠 我学者获国际奖[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5 ;关木通对大鼠致癌性的实验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胡世云 范武庆;单味中草药干预脏器纤维化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张天行;克隆大鼠意义重大[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中药研究专辑(27)[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辛 奋;“体外培育牛黄”研发访谈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