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池诏丞;王广义;徐凯成;赵岳;;甲胎蛋白对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及增殖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年12期 |
2 |
张一平,臧人杰;淋巴细胞抑裂素免疫抑制效应的初步研究[J];现代免疫学;1982年06期 |
3 |
徐大为,王 星,程道新;疟原虫抗原的免疫抑制效应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4 |
钱海鑫,秦磊,严冠敏,王月丹,张学光;人甲胎蛋白对PBMC诱生的树突状细胞影响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年05期 |
5 |
高枫;转化生长因子-β与重症肌无力的实验研究(综述)[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1998年02期 |
6 |
张利泰,陈以国,成泽东;电针抗大鼠创伤痛免疫抑制效应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1年06期 |
7 |
黄保续,刘西峰,程绍辉,王洪斌;激光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激光生物学报;1998年01期 |
8 |
沈传来,郑泽铣,周光炎,史济湘;混合植皮中自体皮岛免疫抑制效应和间接识别机理的关系初探[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6年05期 |
9 |
孟旭,陈宝田;FK_(506)与心脏移植[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8年02期 |
10 |
王会贤;CsA和FK506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4年05期 |
11 |
陆正武,林志彬;精神、应激与免疫[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年02期 |
12 |
陈秀芳,金丽琴,吕建新,袁谦,方周溪;蝉拟青霉减轻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效应的实验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
13 |
阿丽努尔,何卫,阿迪拉,岳华;霉酚酸酯治疗肾小球疾病15例[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3年01期 |
14 |
秦凤华,谢蜀生,龙振洲;环孢素A研究的新进展(文献综述)[J];现代免疫学;1990年05期 |
15 |
刘燕,王伟,朱高发,陈娟,徐承焘;P物质在雷公藤引起免疫抑制中的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4年01期 |
16 |
金丽琴!325003,吕建新!325003,李东!325003,李安乐!325003,吴步猛!325003;细脚拟青霉减轻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效应的实验研究[J];浙江医学;2001年04期 |
17 |
陆正武;纳屈酮与中枢阿片受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效应[J];生理科学进展;1995年02期 |
18 |
孙星炯;甲状腺的免疫调制功能及理疗的免疫调节影响[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5年04期 |
19 |
高雪珍,王爱兰,高妤,王新玲;人工血浆置换术配合强的松和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4例[J];中国输血杂志;1998年02期 |
20 |
岳华,姜鸿,陆晨;酶酚酸酯治疗肾小球疾病(附6例报告)[J];临床医学;2000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