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紫穗槐果实活性部位研究

姜泓  
【摘要】:本文对本溪产紫穗槐果实活性部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活性部位筛选、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化学成分抑制癌细胞活性与构效关系、HPLC指纹图谱、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等内容,为紫穗槐果实的合理利用及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共分六章,其中: 第一章紫穗槐果实活性部位筛选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对紫穗槐果实5个不同提取部位进行了小鼠抗炎和镇痛试验及对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研究。确定石油醚提取物和醋酸乙酯提取物是抗炎、镇痛的主要活性部位,且75%乙醇提取物对家兔皮肤没有刺激性作用。 第二章紫穗槐果实化学成分研究通过各种色谱分离手段,从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其中14个化合物,包括1个芪类化合物、11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三萜类化合物和1个高级脂肪醇。分别为3,5-二羟基-4-牻牛儿基联苄(1)、5,7-二羟基-8-牻牛儿基双氢黄酮(2)、6a,12a-去氢鱼藤素(3)、6a,12a-去氢-α-毒灰叶酚(4)、灰叶素(5)、去氢色蒙酮(6)、7,4′-二甲氧基异黄酮(7)、5-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酮(8)、7,2′,4′,5′-四甲氧基异黄酮(9)、2′-羟基-4,4′-二甲氧基查耳酮(10)、6a,12a去氢紫穗槐苷(11)、山奈酚-3-葡萄糖-7-鼠李糖苷(12)、β-谷甾醇(13)、正三十碳醇(14)。其中化合物11为一个新化合物,化合物6为一个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为首次从豆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化合物8、10、12、13、14为首次从紫穗槐属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化合物2、3、4、5、7、9为首次从中国产的紫穗槐果实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含量为2.1%,用GC-MS从中分离30个成分,鉴定了其中2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96.49%。 第三章紫穗槐果实HPLC指纹图谱研究采集了14个不同地区的紫穗槐果实样品,首次建立了紫穗槐果实活性部位总黄酮的HPLC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标准,同时建立了其与混淆品(大翅蓟,云木香,牛蒡子,毛头牛蒡,水飞蓟)区别的HPLC法。首次测定了紫穗槐不同采收期、不同部位和不同贮存时间的灰叶素、7,2′,4′,5′—四甲基异黄酮及5,7-二羟基-8-牻牛儿基双氢黄酮的含量,确定9月为果实的最佳采收期,8月为叶的最佳采收期,可为再生资源有效利用有重要意义。同时发现果实中各成分随贮存时间的延长,除7,2′,4′,5′—甲氧基异黄酮外,其它两组分含量均降低。为紫穗槐果实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袁丁;周志勇;何毓敏;黄鹤飞;刘焱文;张长城;;竹节参化学成分及指纹图谱初步研究[J];中国药房;2009年18期
2 李燕;郭顺星;王春兰;杨峻山;肖培根;;新疆雪莲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年08期
3 张玉梅;谭宁华;;墨西哥落羽杉的化学成分[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年05期
4 王源园;张尊建;李先霞;王兴旺;张蕙;;鼓槌石斛HPLC/UV/MS指纹图谱的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6年05期
5 梁会;曹佩雪;邱净英;李霞;柴立;梁光义;;艾纳香化学成分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2期
6 冯卫生;朱波;郑晓珂;张艳丽;杨立功;李原京;;旱生卷柏的化学成分(英文)[J];中国天然药物;2011年02期
7 马珠凤;张万峰;;中药化学成分与指纹图谱研究的相关性[J];中国药业;2006年07期
8 陈晓珍;李国友;吴晓青;黄青春;张国林;;血满草的化学成分(英文)[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0年02期
9 刘斌;巩鸿霞;肖学凤;叶贵福;;决明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0年04期
10 张尊建,董海娟,余静;穿心莲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J];中国天然药物;2005年06期
11 张会敏;石俊英;;近五年金银花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6年12期
12 王晓静;王元书;邱进;;桑叶化学成分的研究[J];食品与药品;2007年09期
13 张聪;秦民坚;王玉;;野菊花的化学成分[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9年01期
14 周应军;吴孔松;曾光尧;谭健兵;徐康平;李福双;谭桂山;;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年07期
15 陆园园;罗建光;孔令义;;水茄的化学成分(英文)[J];中国天然药物;2011年01期
16 刘普;李军波;李立英;余华宁;秦琳琳;尹卫平;;翻白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年01期
17 许睿;韦松;;毛叶黄杞化学成分的研究Ⅰ[J];广西中医药;2007年04期
18 张维库;张晓琦;叶文才;;对叶大戟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9 周三云;李蓉涛;;杜鹃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年05期
20 高美华;李华;张莉;肖树雄;;野菊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天璇;马长华;王文全;阎永红;李梢;;甘草液相色谱指纹峰的光谱和质谱鉴定[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帅;陈若芸;于德泉;;三春水柏枝化学成分的研究[A];中药化学研究与药物创新——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静;苏强;刘恩荔;高建平;;不同基源、不同地理分布党参HPLC指纹图谱研究[A];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瑜;谈献和;李伟;崔小兵;陈文霞;徐向彩;;江苏产白花蛇舌草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A];2006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七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钦德;沈伟;;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与中药指纹图谱[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邸多隆;邵世俊;马华侨;蒋生祥;;当归挥发油GC指纹图谱研究(Ⅰ)[A];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斌;张桂燕;马红飞;石任兵;;蒲黄和蒲黄炭化学成分对比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黄敏聪;;金银花的质量管理和应用[A];2009浙江省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唐莉娟;万益群;;人体尿液的三维荧光指纹图谱研究[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金鑫;李晓波;屠鹏飞;;肉苁蓉指纹图谱的构建[A];中国当代新医药论丛[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泓;紫穗槐果实活性部位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5年
2 涂永勤;藏药扎托巴降血糖有效成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刘高峰;北洋金花的非生物碱化学成分及指纹图谱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黄松;独脚金药材质量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刘育辰;甘草质量评价多指标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不同来源甘草药材鉴别上的应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王延年;沙漠嘎种子化学成分及质量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邱楠楠;紫红参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张学武;珍珠梅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9 杨炳友;洋金花治疗银屑病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杨鑫;华山松松塔和毛冬青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飞;无梗五加抗氧化活性成分及质量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曹杨;金菊花化学成分与指纹图谱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3 石玉生;银线草抗肿瘤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及指纹图谱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戴臻;小叶榕叶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8年
5 黄欣碧;水黄皮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6 王慧;藏药波棱瓜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及指纹图谱初步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俞森;大黄HPLC指纹图谱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陈雏;川西高原产沙棘属植物资源及生药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高佃华;菟丝子化学成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爱芹;南葶苈子化学成分与质量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拓文娟;复方丹参滴丸有了指纹图谱“画像”[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黄每裕;板蓝根指纹图谱“出世”[N];健康报;2003年
3 黄每裕;板蓝根有了指纹图谱[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记者 白京丽;指纹图谱研究走出象牙塔[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钱忠直谈中药指纹图谱[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黄芳;“指纹图谱”扫除出口障碍[N];广东科技报;2004年
7 佟晓群;劲牌获两项国家专利[N];中国食品报;2011年
8 张灿灿;复方丹参滴丸指纹图谱绘出[N];健康报;2004年
9 张国民;中药指纹图谱对质量控制的意义、作用和实践[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石任兵 刘斌;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的基本技术要求[N];中国医药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