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味茎叶活性成分研究
【摘要】:
独一味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独一味Lamiophlomisrotata(Benth.)Kudo的根及根茎或全草,为药典收载品种。味苦,微寒,有小毒,温,入口久则有麻痹感具有止血、镇痛消肿、活血化瘀、补髓、行气、续筋接骨等功效。研究结果表明环烯醚萜成分是独一味的有效部位之一,具有较强的镇痛止血作用。
2005版药典对独一味质量控制方法是通过性状、显微及黄酮类成分定量研究,所以寻找药理活性成分并建立有效的含量测定方法,对控制对一味药材及制剂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独一味茎叶醇提取物通过聚酰胺柱后的两个提取部位进行了小鼠镇痛和止血试验研究。确定水洗脱部分镇痛和止血效果优于醇洗脱部分。继而对水洗脱部分通过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后的五个提取部位进行了小鼠镇痛和止血试验研究。确定30%醇洗部分为镇痛和止血的主要有效部位。
对独一味茎叶的有效部位——环烯醚萜类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TLC,凝胶柱层析等分离手段分离得到了7个单体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乙酰基山栀苷甲酯、6-O-L酰山栀苷甲酯、8-O-乙酰山栀苷甲酯、脂麻苷、7-去羟基马钱苷、7-去羟基马钱酸。其中7-去羟基马钱酸为首次从独一味中分离得到。
分别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断尾法、耳肿胀法,对从独一味茎叶中首次分离得到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7-去羟基马钱酸进行活性试验。确定该化合物为独一味镇痛、止血和抗炎的有效成分之一。初步确定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为独一味镇痛止血作用的物质基础。
确定独一味药材最佳提取工艺为60%乙醇浸润药材36小时,以15倍体积的60%乙醇渗漉提取。富集工艺为将60%乙醇提取物上聚酰胺柱,水洗脱部分上XDA-7大孔吸附树脂,收集30%醇洗脱部分。
|
|
|
|
1 |
王丽娟;王庆妍;可妍;杨洪宇;张晓双;;独一味水提取物与醇提取物镇痛抗炎作用的比较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8期 |
2 |
杨漾;何梦婕;萧海容;刘艳;杨婷;包旭;;独一味巴布膏镇痛、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年04期 |
3 |
李洪亮,郝民安,王宝太,白亮;藏药独一味对癌痛的镇痛作用[J];河北医药;2002年02期 |
4 |
张浩杰;独一味胶囊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年02期 |
5 |
孙福忠,乔培诰;独一味止血镇痛作用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1年01期 |
6 |
易进海,黄小平,陈燕,罗泽渊,钟炽昌;藏药独一味根环烯醚萜甙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7年05期 |
7 |
苑伟,宋玉成,梁资富;不同产地藏药独一味的镇痛、抗炎作用比较研究[J];中国药房;2003年12期 |
8 |
贾孝荣,王镜;藏药独一味止血机理探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9 |
龚磊;藏药独一味治疗带状疱疹30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年02期 |
10 |
陈光元,张玉萍;独一味用于人工流产中镇痛效果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1年11期 |
11 |
尹玉锑;藏药独一味对189例肛肠术后镇痛、止血及伤口愈合的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2002年03期 |
12 |
许群生,许岷;独一味治疗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01期 |
13 |
王旭明,赵昕,王锦;独一味药材三种不同粒度粉末的质量比较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03年04期 |
14 |
王强,薛秀芬;藏药独一味治疗肛瘘手术后并发症4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9年01期 |
15 |
聂秀娟;独一味配合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5年08期 |
16 |
孟保华;孟宪丽;;藏药独一味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9年03期 |
17 |
林祥辉,胡茂德,黄玉魁;独一味佐骶管注药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成药;2001年07期 |
18 |
陆卫星,杨天全;独一味联合止血敏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
19 |
林天慕,顾宜,方坤泉,张三奇,蒋永培;藏药独一味两种方法提取组分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
20 |
贾孝荣,王镜;藏药独一味对粒系祖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J];兰州医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
|
|
|
|
|
1 |
付琛;周光雄;叶文才;;春砂仁化学成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2 |
赵芬;张贵杰;徐嵩;于鹏飞;庾石山;;格木内生真菌化学成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3 |
刘俊宏;柏健;杜丹;庾石山;;鸦胆子化学成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4 |
植飞;孔令义;彭司勋;;中药大蓟的化学成分研究[A];全国第5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5 |
曹家庆;赵余庆;;苦瓜酸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6 |
王倩;邹坤;;吉祥草化学成分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7 |
桑志高;李冬利;陶美华;涂国全;章卫民;;栓菌Trametes sp.G048的化学成分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8 |
张铁军;门田重利;Arjun H BANSKOTA;;荆三棱化学成分研究(Ⅰ)[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
9 |
刘春力;段营辉;戴毅;姚新生;;甘松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10 |
李菲;李创军;杨敬芝;张东明;;广藿香梗化学成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