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产老鹳草类药材的生药学研究
【摘要】:
老鹳草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泻痢的功能,中医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等证;通过实地考察和市场调查发现,除药典规定的品种外,老鹳草属多种植物在不同地区作老鹳草药材使用,其中我国老鹳草属植物大约有56种,东北地区有13种,品种使用混乱;因此本课题以东北地区市售老鹳草药材的主流商品及其同科属的老鹳草混淆品种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宏观、组织、细胞及其分子水平上的鉴别方法,并对其质量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研究;同时对资源丰富的鼠掌老鹳草的化学成分、药理药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新的药用植物资源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研究共分5部分
第一部分:老鹳草类药材的鉴别研究,首次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药材进行鉴别,建立了XRD识别模式,并进行了谱图的相似度分析;采用红外光谱鉴别法对其进行图谱鉴别及相似度分析;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种老鹳草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考察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所用方法准确、可靠,并建立了该类药材RAPD分子标记识别模式。采用常规粉末制片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根、茎、叶的粉末特征进行深入的比较鉴别;采用石蜡制片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根、茎、叶、花萼的横切面组织构造进行比较鉴别;首次采用显微定量法对不同品种进行比较鉴别。采用醋酐-浓硫酸法对该类药材不同品种的孢粉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采用常规制片结合显微摄影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比较和统计分析;采用单一紫外谱线与紫外谱线组法相结合的手段对不同品种进行比较鉴别;本课题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对药材进行比较鉴别,改变了单一方法对药材鉴别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为该类药材的品种鉴别、基源鉴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老鹳草类药材的质量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品种老鹳草的主要成分总黄酮进行了含量比较分析;首次采用总酚测定法对主要成分总鞣质进行了含量比较分析。采用HPLC法对没食子酸进行了含量比较;结果表明了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不同品种老鹳草药材质量的差异;
第三部分:鼠掌老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溶剂萃取、硅胶和Sephadex LH-20为填料的反复柱层析的方法对资源丰富的鼠掌老鹳草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鼠掌老鹳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了5种化合物,分别为胡萝卜苷、山奈酚、山奈酚-7-O-鼠李糖苷、山奈酚-3-7-O-α-L-二鼠李糖苷和没食子酸。
第四部分:鼠掌老鹳草的药效研究,根据老鹳草具有止泻痢的功能,首次采用番泻叶致腹泻法、小鼠小肠推进试验和新斯的明致小鼠小肠推进亢进试验对鼠掌老鹳草和老鹳草的抗腹泻药理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鼠掌老鹳草水煎液对番泻叶所致小鼠湿粪颗粒增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见其有止泻作用;鼠掌老鹳草水煎液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有抑制作用,对推进机能亢进的小鼠小肠运动也有抑制作用;提示鼠掌老鹳草对正常及功能亢进状态的胃肠活动均有抑制作用。
第五部分:药材老鹳草的质量标准研究,首次制定了05版药典规定的该药材三个来源品种的较为详尽的质量标准;建立了老鹳草中总黄酮、总鞣质及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灰分、浸出物等项的测定。
本文综合运用了中药鉴定、中药分析、中药药理、统计数学、计算机技术等多种现代研究方法和手段,建立了多种老鹳草药材的鉴别模式,进行了质量评价,并对鼠掌老鹳草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及药效学考察;实验方法可行、结果准确,为老鹳草药材的系统开发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意义的探索。
|
|
|
|
1 |
陈士林;姚辉;宋经元;李西文;刘昶;陆建伟;;基于DNA barcoding(条形码)技术的中药材鉴定[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年03期 |
2 |
方卢秋;李海芳;郑国金;;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中药材中没食子酸[J];分析化学;2010年08期 |
3 |
张丰华,黄秀深,贾波;药用老鹳草原植物分布概述[J];时珍国医国药;2005年06期 |
4 |
胡丽玲;;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医药与俄罗斯[J];西伯利亚研究;2011年03期 |
5 |
林夕霆;3种正品老鹳草的鉴别[J];海峡药学;2004年05期 |
6 |
魏群德,纳冬荃,纳志云,李海林,赵淮,徐静,杨永德;老鹳草合剂治疗急性咽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年02期 |
7 |
刘岱琳,胡迎庆,刘成航,雷志勇;老鹳草粗提物抑制大鼠巨噬细胞中一氧化氮发生的实验研究[J];武警医学;2003年01期 |
8 |
周超凡,林育华;《中国药典》2005年版药材饮片中的若干问题及改进建议(续完)[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19期 |
9 |
张洪春;尹海波;王婷;韩荣春;王冰;;老鹳草类药材的显微定量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
10 |
张丽妍;尹海波;王卓;;老鹳草类药材的紫外谱线组法鉴别[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11 |
胡迎庆,刘岱琳,周运筹,雷志勇;老鹳草的抗炎、镇痛活性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03年03期 |
12 |
龚祝南,朱兴祥,杨英丽;老鹳草和仙鹤草的鉴别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1997年02期 |
13 |
田鑫,贾立群;老鹳草人体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5年03期 |
14 |
侯炳柱;王鹏;马贵民;;东北地区中药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J];农业与技术;2010年02期 |
15 |
王丽敏,卢春凤,路雅真,傅正宗,刘娟;老鹳草鞣质类化合物的抗腹泻作用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年05期 |
16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征稿启事[J];天津中医药;2008年01期 |
17 |
;前进中的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8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征稿启事[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
19 |
;贺信[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20 |
张淑芬;朱峰;;树立和谐教育理念 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