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葡磷酰胺临床前药物代谢与动力学研究

孙玉明  
【摘要】:背景:葡磷酰胺(glufosfamide),化学名为β-D-吡喃葡萄糖基-N,N′-二(2-氯乙基)磷酰胺,英文名为β-D-Glucopyranosyl-[N,N′-bis[(2-chloroethyl)] phosphoric acid diamide,为一种新型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是由一分子具有直接烷化作用的异磷酰胺氮芥与一分子葡萄糖通过糖苷键相连而形成的。葡磷酰胺在钠依赖性的葡萄糖跨膜转运蛋白SAAT1的作用下转运进入肿瘤细胞,然后通过水解释放异磷酰胺氮芥而发挥活性,具有抗乳腺癌、结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胰腺癌的活性。目前在国内正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 目的:研究葡磷酰胺在动物体内的动力学及分布情况,考察葡磷酰胺在正常和荷瘤裸小鼠体内组织分布情况的差异,及葡磷酰胺对大鼠肝微粒体中主要Ⅰ相代谢酶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预测葡磷酰胺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更合理地评价葡磷酰胺的有效性和毒性,为一期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LC/MS~n)法考察葡磷酰胺在具有不同温度和pH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稳定性,及其在生物样品中的稳定性,通过β-葡萄糖苷酶的动力学实验、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水解和抑制实验确定造成葡磷酰胺降解的主要原因;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葡磷酰胺分别以三个不同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大鼠和犬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由于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范围较大而分别采用两种样品处理方法和两个线性范围:0.005~1.0μg/mL和1.0-50μg/mL。通过生物样品(血浆、组织和排泄物)测试,考察葡磷酰胺在动物体内的动力学、组织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建立荷瘤裸小鼠的肿瘤模型(乳腺癌和结肠癌),考察葡磷酰胺在正常和荷瘤裸小鼠体内组织分布情况的差异。连续给药后制备大鼠肝微粒体,考察葡磷酰胺对大鼠肝微粒体中主要Ⅰ相代谢酶的影响。 结果:葡磷酰胺的稳定性具有pH依赖和温度依赖性,其在中性条件下比较稳定,当pH大于9或小于3时即发生快速降解,且降解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葡磷酰胺在大多数的生物样品中较稳定,只在部分样品如小肠、胰腺和尿样等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1、14.4和15.1h。其中尿样中药物的降解半衰期与pH9.0(12.2h)缓冲液中的相当,由此确定葡磷酰胺的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成久,周晓燕,张清民,顾学裘,夏东亚;喜树碱前体的药物动力学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2 王文杰,仪明光,朱秀媛;~3H-紫草素的吸收、组织分布和排泄[J];药学学报;1988年04期
3 张永恒,吴玉波,孙世忠,王燕,李长洲,于千,马玉彦;强呋啶栓的药物动力学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2年05期
4 陈艳军;关勇彪;;毒物动力学在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应用[J];毒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5 陈原国;瞿伟菁;;皂苷类药物代谢实验方法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年01期
6 厉保秋,甘一如,董欣,高彦慧,李明策;紫杉醇纳米制剂的药代动力学、荷瘤小鼠组织分布及系统毒性[J];毒理学杂志;2005年S1期
7 王婉灵;邹佳;陈方;王清清;方云祥;;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生物样品中的鼠神经生长因子[J];中南药学;2008年04期
8 周茂金;苏美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在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年11期
9 曲淑岩,李伟,陈颖莉,孙玉,张艳秋,洪铁;醋柳愈酯的体内代谢及药代动力[J];药学学报;1990年09期
10 刘忠敏;姜国华;仪明光;车璟;;H~3-藻酸双酯钠的药物动力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11 谢明智,申竹芳;隐丹参酮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J];药学学报;1983年02期
12 甘婷婷;陈华;夏之宁;蒋雪梅;张蓉;辛龙涛;喻彦林;;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法用于兔血中贝诺酯代谢物的分析[J];分析测试学报;2006年05期
13 陈陵际;运用人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进行抗癌新药评价——NCI和EORTC临床前体内药效学研究方法和原则[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1年04期
14 何跃生;路红莉;何绍雄;;氟哌酸注射液和胶囊剂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0年11期
15 徐凯健,陆义诚,胡君茹,孙考祥;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的人体药物动力学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1年11期
16 林奇泗,陈丹;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评述[J];福建分析测试;2004年Z1期
17 霍保方,肇丽梅,邱枫,孙亚欣,徐英宏;HPLC测定血浆中的头孢克肟及其人体药动学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5年04期
18 彭缨;王淑君;潘卫三;徐绥绪;;人参皂苷Re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9 唐波;冯怡;曾星;孙静;孙丽;骆梅娟;;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的染料木素[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年05期
20 彭文兴;朱荣华;刘晓磊;顾平;;非那雄胺片的健康人体药动学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伊康;;核磁共振谱技术在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吴晋;;同位素标记技术在新药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方面的应用与研究[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钟大放;;药物代谢产物结构鉴定方法与实例[A];2008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报告集[C];2008年
4 胡扬;薛佳;陈奇;韩雪;;核磁共振及其联用技术在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5 刘晓东;;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董凤;刘高峰;;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研究方法的分析与评价[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7 厉保秋;甘一如;董欣;高彦慧;李明策;;紫杉醇纳米制剂的药代动力学、荷瘤小鼠组织分布及系统毒性[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林静;;药物代谢新趋向-电脑模拟预测在早期药物研发中的作用[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陈孝;;细胞色素P4503A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A];2010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广基;;药物代谢和动力学在新药设计及研究中的作用[A];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明;葡磷酰胺临床前药物代谢与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2 黄小桃;姜酮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李小娜;山茱萸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4 刘晓红;氧化苦参碱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基础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5 谢智勇;泮托拉唑代谢和立体选择性药物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6 李岩;苯丙哌林及其对映异构体代谢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7 唐云彪;FY-10与左羟丙哌嗪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闫海霞;鼠尾草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代谢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9 郭继芬;CTN986动物体内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10 刘嫱;抗肿瘤新药德氮吡格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卿;氧化苦参碱脂质体的制备和药物动力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2 胡茂华;主动靶向氧化苦参碱脂质体的制备和药物动力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3 苏玲;柚皮苷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小肠吸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严虹霞;青蒿素类抗疟药代谢动力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5 孙丽;人参皂苷A注射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徐婷娟;褪黑素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7 黄志壮;洛伐他汀缓释片人体药物动力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张宇红;盐酸雷诺嗪缓释片的研制及动物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潘坚扬;双丹方入血成分分析及药物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孔德宪;洛索洛芬钠缓释片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铁鹰;药物体内过 损害肝中留[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2 陈金伟;“伤肝药物”知多少(上)[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解放军302医院医学博士 刘士敬;谨防药物性肝损害[N];保健时报;2008年
4 ;中西药相互作用的机理(二)[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5 云南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陈福新;用药贪杯 药害缠身[N];大众卫生报;2006年
6 邹新元;切忌用茶、酒、饮料送服药[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李晓脉;服药半小时内不能抽烟[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蒋肖男;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须慎重[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9 鲁敏刘明友 牟树田;企业新药研发——知己知彼 灵活应对[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王满元;药物代谢研究的意义与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