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基线纹香茶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
狭基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ex.D.Don)Hara var.gerandianus(Benth.)Hara.]系唇形科(Labiatae)香茶菜属植物,为中药溪黄草的主要资源植物。具消炎、清热、解毒、保肝益肾等功效,华南地区民间组方较多,市场应用较广,出现了许多以其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茶饮料等。
为进一步阐明其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以利进行二次开发,在广州市经费资助下,我们和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厂开展了合作。我的工作是利用现代色谱手段及波谱方法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16个,分别为:芝麻酮芦丁糖苷[(+)-episesaminone-rutincoside,1]、6-去羟基迷迭香酸甲酯(6-dehydroxyl methyl rosmarinate,2)、石梓醇葡萄糖苷(7-oxodihydrogmelinol-β-D-glucoside,3)、溪黄草新苷(rabdosiacoside,4)、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5)、松脂醇葡萄糖苷[(+)-1-hydroxypinoresinol-1-β-D-glucoside,6]、蓟黄素(cirsimaritin,7)、6,7-二羟基香豆素(6,7-dihydroxycoumarin,8)、咖啡酸(caffeic acid,9)、咖啡酸铵(caffeic acid ammonium,10)、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11)、β-胡萝卜苷(β-sitosterol-3-O-β-D-glucopranoside,12)、槲皮素(quercetin,13)、槲皮苷(rutin,14)、β-谷甾醇(β-sitosterol,15)、豆甾烯醇(stigmasterol,16)。其中,化合物1、2、3、4为新化合物,化合物6、8、11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9、10、1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
|
|
1 |
俞庆福;王文荣;;“金黄汤”治单疱病毒性角膜炎62例报告[J];江西中医药;1988年01期 |
2 |
武明钦;乙型肝炎的中医诊治[J];河南中医;1998年05期 |
3 |
叶振鸿;牛蒡的临床应用[J];宜春医专学报;2001年02期 |
4 |
乔登元;《金匮要略》清热十法述略[J];中医药学刊;1994年05期 |
5 |
张永志,刘海林;益气清热解毒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0例疗效分析[J];中医药研究;2000年03期 |
6 |
张贵苍;清热凉血解毒汤治疗术后感染6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3年07期 |
7 |
鲜光亚;;清热解毒在温病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学刊;1990年02期 |
8 |
张明亚;慢性肝炎从淤论治4法[J];甘肃中医;1994年02期 |
9 |
黄胜光,朱辉军;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治法浅议[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10 |
杨巧芳;孟庆刚;洪志强;李瑞;;黄芩泻火解毒功效评述[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08期 |
11 |
蔡炎辉;;小儿外感高热证治举要[J];中医药学刊;1992年02期 |
12 |
孙守华;疏肝养阴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肝炎32例[J];甘肃中医;1995年06期 |
13 |
胡大镛;;益气养阴清热法在外科术后恢复期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6年03期 |
14 |
吴皓,舒武琴,邱鲁婴,叶定江;生姜解半夏毒的实验研究[J];中药材;1998年03期 |
15 |
黄菁,乔传令,李瑄,邢建民;解毒酶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J];遗传学报;2001年06期 |
16 |
李福银;两种灭鼠药中毒不能分辨时先用乙酰胺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年05期 |
17 |
齐京,关幼波;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年09期 |
18 |
吴小南,汪家梨,黄芳,陆祖福;慈菇对镉致急性肝脏过氧化损伤影响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04期 |
19 |
海志刚;清热解毒法治疗糖尿病并发重症大痈48例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3年09期 |
20 |
侯刚,倪佩卿,叶安娜,许少素;健脾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