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皮木瓜的化学成分研究及板栗种仁超临界萃取物GC-MS分析
【摘要】:
皱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又名贴梗海棠,贴梗木瓜,主要分布于华东、华中及西南各地。其果实又名铁脚梨、酸木瓜、空心木瓜、木瓜实等。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酸重、筋脉拘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等症。
通过溶剂法和各种色谱方法,从皱皮木瓜果实95%提取物中分离出11个化合物,根据物理化学性质、波谱数据对11个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白桦酸(betulinic acid,3)、3-O-乙酰坡膜酸(3-O-acetyl-pomolic acid,4)、绿原酸乙酯(chlorogenic ethyl ester,5)、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6)、没食子酸(gallic acid,7)、曲酸(kojic acid,8)、胡萝卜苷(daucosterol,9)、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2-furfural,10)。二十九烷-10-醇(nonacosan-10-ol,11)。其中,化合物5,6,7,8,10均为首次从木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板栗又名栗子,为壳斗科栗属植物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的果实。本文通过GC-MS法,对迁西产板栗的种仁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共分离出23个峰。其色谱峰相应质谱图的鉴定主要通过Nist107标准质谱图库正、反向检索法进行定性共鉴定出10个峰,其分别为辛酸(Octanic acid)、4-氧代辛酸(4-oxo-octanoate)、9-氧代壬酸(9-oxo-nonanoic acid)、6-壬烯酸(6-Nonenoic acid)、十三烷酸(Tridecanoic acid)、棕榈油酸(9-Hexadec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十九烷酸(Nonadecanoic a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