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需求预测研究

庞挺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医药产业和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药学服务作为卫生保健领域重要环节,日益凸显出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对药师的需求日渐旺盛,以培养药师为主的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国际药学教育动态发展趋势,得到了国际药学界的普遍认同。但我国药师型人才培养还很落后,与发达国家和比邻的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现行的药学教育模式和目标已出现了落后于社会需求的滞后现象,药师型人才培养还没有成为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主流,培养一定规模与数量的适应社会需求的药学服务型人才,既是国情的需要也顺应国际药学教育动态发展趋势。本论文正是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建构了符合我国国情发展需要的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优化模型,并根据预测结果制定了我国药师型人才培养规模发展规划。这一基础和前沿探索性研究对于指导我国药学教育改革,推进药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以使我国药学高等教育能够以适度超前的发展速度,培养更多更好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门人才,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药学服务人才的资源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1)综合分析了我国现时政治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为药师型人才培养创造了政治环境和现实环境。对国际药学教育动态发展进行了概述,明确了药师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未来药学教育发展趋势。对我国药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对本课题的意义进行阐述,明确了我们要深入研究我国药师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把握,参照发达国家当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建构数据模型,对药师需求总量进行预测,以期能够为制定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规模奠定基础,提供参考的主旨。 (2)对美国药学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归纳总结。在明晰了现时的美国药学人才培养已把Pharm.D.职业学位教育作为药学学生的第一学位教育后,作出了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美国高等药学教育的主流的判断。随后,对美国药学人才培养过程进行了历史回顾,初步掌握了药学人才培养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即美国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是如何完成从B.S——B.S+Pharm.D——Pharm.D的过渡的。通过对美国药学人才培养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提出应该面对当代市场的需求,积极地对我国高等药学教育进行改革,以培养同未来药学实践相适应的服务型人才。 (3)对日本药学教育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明确了日本药学教育的六个发展阶段:药学教育萌芽期(1873-1879)、药学教育初具规模期(1880-1911)、药学教育初步发展时期(1912-1944)、药学教育体系的改革期(1945-1960)、药学教育快速发展期(1961-1983)、药学教育模式改革的矛盾和争论期(1984-2004)。接下来,又对日本药学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明晰了日本现时药学教育的特点。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与日本两个国家药学教育现存问题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从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服务型药师人才的培养是高等药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4)对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药学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东南亚地区药学教育正处于一个改革与蓬勃发展阶段,随着对药学服务质量和数量需求的增长,尤其是美国6年制Pharm.D.药学职业教育的成功,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中,将4年制的药学教育改为6年制的趋势已悄然兴起。泰国是亚洲第一个引入6年制Pharm.D.药学职业教育的国家,1999年率先在Naresuan大学登陆,迄今为止已有5所学校采纳了该学制体系。其改革与发展的原动力无疑来自于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保健需求的增加,当然也离不开专业学会乃至政府的推动与支持。尽管东南亚地区药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滞后数十年,但是与其自身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的健康需求是相适应的。 (5)对印度药学教育的现状、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以及药学领域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发生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其与中国药学教育的处境有较大的相似性。两国都是人口大国,都是发展中国家,过去几十年以来社会经济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药学教育同样都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但印度现在已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正在从各个方面积极地推动药学教育改革,向以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为主的教育模式转变,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相比之下,我们有些滞后。 (6)对我国药学教育的发展史、药学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不足、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现状及在我国建立药师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明确了我国药学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趋势,培养一定规模与数量的适应社会需求的药学服务型人才,既是国情的需要也顺应了国际药学教育动态发展趋势。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高等药学教育,转变传统的药学教育思想,调整传统的药学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创新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药师型人才培养体系。 (7)阐明了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概念、特点、原则和程序等基本问题,对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分定性和定量两大类进行归纳总结。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对药师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研究情况。建构美、日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回归方程,探求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规律。首先,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药剂师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互动关系进行研究,验证、统计药剂师的发展变化轨迹与所筛选的各指标间具有相关性。其次,运用偏相关分析探讨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各指标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各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独立性,剔除不相干指标,分别找出影响药剂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两个国家现有的医疗保障体制分析了造成影响两国药师发展的主要因素和不同的原因。第三,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构美、日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回归方程。第四,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美、日两国药师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的异同进行比较,明确两个国家药师发展现状处于的阶段。日本药师发展与美国药师发展处于同一阶段,但日本处于第三阶段的初始阶段,其药师发展情况仍然处于高速调整发展阶段,这与日本国家的现状也是相吻合的,因此断定,日本药师发展在近一段时间内还将经历一个快速发展期,然后趋于稳定。而美国药师发展相对比较成熟,从分类情况来看,其是处于稳定发展阶段。 (8)建构我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优化模型。首先,对中国药师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相关统计方法,构建了我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按现状发展的回归方程,验证了中国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我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之间存在着显著矛盾。其次,运用时间序列法分析抑制我国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速度的原因。从影响药师型药学服务型人才发展的所在行业投入占GDP的比率变化趋势,分析我国与美、日两国之间的差距,合理的分析中国存在的问题,逐步探讨出抑制我国药师人力资源队伍发展的主要原因,找到了非常态发展的重要的变化数率指标。第三,运用时间序列法探讨各速率变化指标的规律模型,结合前面得到的各国预测回归方程,我们得到美、中、日三国自然发展状态下的药师发展模型,此模型求得的美国2016年药师人员数与美国官方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药师人员预测数进行比照,其相近程度为98.14%。第四,采用最小二乘法原则对各变化数率指标进行拟合回归,得到三个主要因子与时间序列的关系模型分别为:Y_1=e~(-0.023-0418x),Y_2=0.001X+0.02,Y_3=-0.049+0.028~*ln(x)。优化后的药师人力资源规模发展的数学模型为:Y=k_1Y_1+k_2Y_2+k_3Y_3+C。经过拟合可求得上述常值,并进行预测和控制未来10-18年药师规模的发展情况。第五,利用C语言编写了三国预测与控制模型系统软件,经过运算得出:在2020年,中国的药剂师人数约为67.22人/十万人,在置信度为100~*(1-0.05)%时,药剂师人数/十万人其可信区间为[63.4,71.02],同时该结果经过SPSS软件检验,结果相近度接近于98.9%。证明软件运行的可靠性。第六,依据社会需求和药师人力资源发展预测结果,对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进行规划。以我国现有的药学高等教育规模为基本资料,以1983——2006年招生人数与毕业人数历史演变轨迹作为两者之间的内在变化规律,按照对2020年药师需求总数预测的结果,预测药学专业毕业(药剂师)人力的发展状况,给出了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规划:从现在起到2020年,招生人数每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6.91%,相当于平均每年需增加3万人左右,并且所有药学专业毕业人力都作为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才能达到前面按照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药师人力资源预测的结果,满足人们对健康照护的需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药师药学服务胜任力评价标准(试行)》制定说明[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7年09期
2 陈健;;中药房药师开展中药学服务的方法与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1年08期
3 杨剑英;;数智化,让专业服务更简单[J];中国药店;2021年09期
4 郭海英;王续山;时晨;;中药房药师开展中药学服务的方法与价值探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年08期
5 邵淑兰;如何成功实施药学服务[J];卫生职业教育;2004年11期
6 ;扬州——打通居家药学服务“最后一公里”[J];中国卫生;2021年07期
7 吴月瑛;张立;;以病人为中心 努力做好药学服务[J];中国疗养医学;2010年05期
8 居靖,屈建;药学服务——理论与实践[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2年01期
9 孙端;药学服务——试论我国药师功能的转换[J];医学与哲学;2001年03期
10 金永红;药学服务百姓企盼“零距离”[J];家庭中医药;2002年09期
11 王旭颖;;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年04期
12 杨杨;;浅谈如何提高我院药学工作人员服务质量[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年04期
13 李海涛;李士雪;王晓林;李士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药学服务的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14 顾中华;;浅谈医院门诊的药学服务[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6年S2期
15 刘延春;对基层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05年02期
16 张忠臣;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J];中国药事;2005年08期
17 陈达;加强自身素质 提高药学服务质量[J];现代医药卫生;2005年21期
18 诸慧;陈斯佳;金剑;;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药学服务[J];医药导报;2019年05期
19 张钦;;药师药学服务对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77期
20 阎萍;;零售药店药学服务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8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金剑;陈斯佳;;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药学服务的体会[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口腔药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7年
2 巢勤华;马慧;;浅谈社区药师、社区居民与社区药学服务[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3 胡晋红;王忠壮;石力夫;;双赢的社区药学服务[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巢勤华;巢凌云;;药学服务应以患者利益为中心[A];2016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六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6年
5 王忠壮;;社区药学服务实践及模式创建[A];第七届全国药学服务与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7年
6 郭举烈;;以病人为本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摘要)[A];全国医院药事工作研讨会暨2005临床药师论坛——在职临床药师实践与培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虞燕霞;尚尔宁;王晓周;莫莉亚;朱莉红;唐莲;;对高脂血症患者实施药学服务过程中医生支撑作用的解析[A];2015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五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5年
8 赖永洪;司徒冰;;药学服务的人文关怀[A];2010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邢佳睿;;医院门诊药学服务的初步探索与实践[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颜小锋;;药学服务的研究与实践[A];浙江省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1 欧茜;陈新;汤异琳;;门诊药师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药学服务工作模式的探讨[A];2016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5年
12 陈畔;林俊榜;张晓丹;钱建畅;鲍仕慧;;社区药学服务调查报告Ⅰ[A];2015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13 巢勤华;;开展社区药学服务之我见[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14 吴志斌;;基层医院综合门诊药学服务规范管理探讨[A];2012年全国医院药学学术年会暨第72届世界药学大会卫星会论文集[C];2012年
15 黄桂英;;开展药学服务,提高药学服务质量[A];湖北省药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6 巢勤华;;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药学服务需求意识非常必要[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17 巢勤华;;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药学服务需求意识非常必要[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18 金茶花;;立足当前 提高基层门诊窗口药学服务质量(摘要)[A];浙江省药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9 张晓乐;;药学服务中纠纷与投诉的处理[A];山东省第十三届药剂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20 唐红波;姜梅;周京伊;郭海彬;李轶凡;马小磊;马博;郑智;张为远;庄太凤;冯欣;;产科临床工作者对孕产妇药学服务路径提供的策略支持研究[A];2014年全国医院药学(药物安全性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庞挺;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需求预测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2 喻小勇;我国药师立法问题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王丹;基于King’s达标理论药学服务沟通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4 方宇;社会药房药学服务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评价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5 赵欢;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合理用药审查系统的构建与评价[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辉;高职类社区药学服务人才培养及其质量评价[D];东南大学;2016年
2 张斯佳;面向高校社区的药学服务呈现方式表征效果研究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3 纪跃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药学服务路径建立[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4 陈强;基于“药物重整”的药学服务对心血管慢病管理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5 张佩佩;沈阳市四家连锁药店药学服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孔旭;大连地区连锁药店中成药药学服务现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
7 何丹;合肥市零售药店执业药师药学服务现状[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8 党安建;应用多方位的药学服务技术促临床合理用药的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9 胡辰乾;苏州地区居民对零售药店开展互联网药学服务需求的初探[D];苏州大学;2017年
10 李莹;我院深静脉血栓患者体内利伐沙班血药浓度监测及抗凝药学服务的临床实践[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11 杨旭东;陕西省县级综合性医疗机构门诊药学服务质量指标性评价[D];宁夏医科大学;2018年
12 杨毅;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包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13 梁秀秀;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研究及对策[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年
14 赵倩;陕西省药学人力资源服务质量测量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7年
15 沈亚岚;南京市三级医院门诊药学服务调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16 覃春菀;我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与高等药学教育改革探析[D];郑州大学;2009年
17 武艳芝;临床药师在我院神经内科药学服务模式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18 李满;对我国药学服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D];郑州大学;2016年
19 杨奇志;强化我国药店药学服务的策略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20 张贤尉;临床药师在医院抗生素合理应用中的作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赵丹 通讯员 向晓莉;药学服务也创星 秀洲有了首批星级单位和药师[N];嘉兴日报;2011年
2 记者 于娟;药师配备培训是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之源[N];中国医药报;2018年
3 记者 黄洪涛;江苏推广家庭药师居家药学服务[N];工人日报;2021年
4 ;药学服务,离你有多远[N];医药经济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落楠;推动药师药学服务胜任力评价标准落地[N];中国医药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李帅;药店要扛起药学服务大旗[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雪墨 肖谦;药学服务:塑造药师新形象[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胡永忠 通讯员 任赞玲;药店,距离药学服务多远?[N];医药经济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邢幼弢;药学服务,您的健康保障[N];中国社会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张旭;药学服务应以患者为中心[N];中国医药报;2015年
11 记者 赵丹 通讯员 向晓莉;让居民享受更加优质的药学服务[N];嘉兴日报;2011年
12 记者 侯云龙;互联网赋能药学发展[N];经济参考报;2018年
13 首席记者 刘志勇;药学服务加快回归专业本质[N];健康报;2018年
14 首席记者 刘志勇 本报记者 沈大雷;药学服务要接地气见实效[N];健康报;2021年
15 本报记者 杨金伟;药学服务转型在路上[N];健康报;2021年
16 记者汪建强 通讯员葛佩菲;浙江药学服务活动如火如荼[N];中国医药报;2011年
17 本报记者 王蔚佳/整理 孙忠实 万荣国 常明;推广药学服务 保障用药安全(1)[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18 本报记者 崔芳;科技助推药学服务能力提升[N];健康报;2009年
19 李水根通讯员 孙美燕;营造和谐药学服务[N];健康报;2007年
20 本报记者 王蔚佳 整理 许嘉齐 刘敏;推广药学服务 保障用药安全[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