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摘要】: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关系到国计民生,药学技术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用药安全、药品行业的发展以及和谐国家的建设,世界各国除了对药学技术人员的资质有一定的要求外,越来越重视药学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以期望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使药学技术人员的素质得以保证和不断提高。
继续教育是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倡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国内继续教育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亟待完善。基于这一国情,本研究分别从七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建议,对指导我国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药学技术人员的素质,保证药品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
(1)我国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以及分类研究。首先,从药学技术人员职称(资格)方面,选取执业药师为代表,对执业药师的继续教育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的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执业药师的继续教育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建议。其次,从药学技术人员的工作领域、工作岗位方面,选取了药品经营领域的质量管理人员岗位,主要进行了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内容的研究。经过实际问卷调查与访谈,得到启示并提出建议。对于我国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内容确定以及教材的编写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2)国内外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比较研究。对国外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政策进行查阅,翻译;对国内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与访谈;在分析比较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匈牙利五个国家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的基础上,将国内外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系统分析了国外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国外现状囊括了政策、药学技术人员工作的领域、继续教育内容、方法、形式、继续教育效果评估和影响因素等各个方面。比较国内外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差异,国外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相对于国内政策充分、理论丰富、方法科学、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效果评估方法明确,为国内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重要借鉴。
(3)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本研究创新性地从影响继续教育培训效果的“培训支持保障因素”、“培训设计因素”和“个人特征因素”三方面,探讨研究这三大因素对培训效果的影响。通过假设的提出、模型的构建、调查、数据的分类统计分析、验证,得出三者对于继续教育的效果均有影响,其中“培训支持保障因素”对继续教育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
本研究的创新点有:①首次对我国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来自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加深了对此问题的认识;②首次建立了我国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了国内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具有探索性的意义。③本研究所建立的影响因素模型直观阐明了各影响因素的大小和相互关系,对更好地开展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4)通过研究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效果评估方法,引入培训效果评估模型,设计了培训效果评估流程图,探析继续教育效果评估方法并作了实证研究。
根据“柯氏模型”、“模糊数学模型”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并结合实际建立了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将继续教育的效果评估指标分为四部分(一级指标),在这4个一级指标下面,又设立了13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并从单个培训班培训效果、某一时间周期内总体培训效果几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做到了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统一。此项研究的创新点有:①首次设计了我国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流程图。②首次利用模型对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引入“柯氏模型”、“模糊数学模型”两个培训效果评估模型。③根据“柯氏模型”、“模糊数学模型”两个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的思想,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评估指标体系。④从单个培训班培训效果、某一时间周期内总体培训效果几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作为国内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效果评估的首次实证研究,具有探索性的意义,对于开展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5)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是保证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效果的要素之一,系统研究了课程体系理论,并且通过调查分析了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对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新构想。
|
|
|
|
1 |
方鹏飞,茅志安,张艳;药学技术人员摆药,促进临床药学工作[J];中国药事;2000年06期 |
2 |
陈江华;;门诊患者用药指导内容及方法[J];当代医学;2010年13期 |
3 |
陈红斗,张卫东,刘其亮;宿迁市药学技术队伍的现状及建设对策[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1年04期 |
4 |
陈明颖;陈化;;对药学技术人员的职业准入与职称管理的思考[J];中国药房;2008年22期 |
5 |
田小权;李先兰;;药品经营企业药学技术人员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7年03期 |
6 |
孟凡莉;黄泰康;;我国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药业;2009年18期 |
7 |
孟凡莉;;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方法与实证研究[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10年02期 |
8 |
刘佐仁;刘先彬;;广东省零售药店开展药品分类管理的现状调查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年08期 |
9 |
王生田;巩固成绩 开拓药政工作的新局面[J];天津药学;1996年01期 |
10 |
裴志涛;青岛市药监局采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药学技术人员紧缺问题[J];齐鲁药事;2004年08期 |
11 |
赵汝民;到药店兼职,如何?[J];中国药店;2002年05期 |
12 |
唐仲进,胡晋红,李玲,张爱莉,孙华君,徐鹤良,黄静琳,刘华,石力夫,王大猷,曹惠明,徐德生,寿佳慧;上海市医疗机构药学技术人员基本状况调查[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2年04期 |
13 |
吴福,李秋成;基层医院药剂人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药事;2003年08期 |
14 |
舒丽芯,孙晓红,陈盛新,魏水易;外军药学技术人员和药学服务[J];药学实践杂志;2004年06期 |
15 |
付咏丽;杨世民;;我国农村开展药学服务的必要性与对策探讨[J];中国药房;2006年08期 |
16 |
夏黎明,方莎玲;科学技术队伍急需扩大[J];首都医药;2001年05期 |
17 |
曾繁林,曾繁英;我县药学技术队伍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药事;1997年01期 |
18 |
杨从坤,苏醒,苏流河;农村药品购销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医药;2004年02期 |
19 |
刘佐仁,党丽娟,李坤平,麦添祥,冯乐;广东药学技术人才结构现状与培养方向的探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20 |
向云迪;医院药品不宜承包[J];中国药事;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