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天然红松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ISSR技术,对辽宁地区天然红松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共筛选出13个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所选用的DNA样本均来自辽宁省不同地区的5个天然红松种群,本研究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红松基因组DNA,此方法提取的DNA含量和纯度较高,可以满足大量PCR扩增的需要。然后对DNA进行纯化,建立了稳定的、可重复的红松ISSR-PCR反应体系。
本文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为:总位点数116个,其中多态位点数90个;多态位点比率为77.59%;Shannon指数平均值为0.4461;Nei指数平均值为0.3005;由此可知红松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的基因多样性占总的基因多样性的19.81%,群体内基因多样性占总的基因多样性的80.19%。因此,红松天然林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来自群体内部。根据这五个红松种群的遗传距离,采用UPGMA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树状图。由此可以得出凤城沙子岗、宽甸林川、宽甸白石砬子聚在一组,本溪八里甸和抚顺新宾岗山聚在一组,其分类的结果与实际的地理位置正相关。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