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贴近度的γ能谱指纹类型识别
【摘要】:目前,核裁军是一个国际性的热门话题。核裁军就是减少核武器国家的核武器数量,用公约或协议的形式来规定各国所拥有的核弹头规模。目前,世界上的几个核大国都保存有大量的核武器。经过六十年的发展,目前仅美国官方公布的退役待销毁核武器就有四千多颗,俄罗斯有六千多颗待销毁的核弹头。世界范围内减少核弹头数量的行动势在必行。核裁军通常以可核查、不可逆转的形式进行大幅度削减核武器为主要方式。为避免国与国之间的欺骗,所以需要对核弹头进行辐射指纹识别,为了避免核武器主权国家机密的泄露,在核裁军过程当中,核弹头的γ能谱不允许被查看,所以γ能谱指纹识别技术对于鉴别裁减下来的待销毁的核弹头将起到关键作用。
每个γ能谱都对应着唯一的放射性核素,也就是说,不同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的特征各不相同。不同的特征对我们可以看成是不同的指纹,所以我们可以把γ能谱定义为“γ能谱指纹”。γ能谱的主要结构由全能峰、康普顿坪台、单(双)逃逸峰、以及噪声本底等部分组成。本文通过用高纯锗探测器对γ射线进行指纹采集。γ射线是原子核能级跃迁的一种辐射形式。它是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时,原子核受激发而产生的光辐射。γ射线在探测器中可以发生3种效应,即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虽然全能峰主要是由光电效应形成的,但是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也有可能会形成全能峰。
模糊贴近度γ能谱指纹识别技术是以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识别为理论基础,它通过计算γ能谱指纹之间的贴近度,来对核材料进行类型识别。首先对等待核查的核弹头进行指纹能谱采集,然后对采集到指纹能谱进行预处理,最后利用三种变换对γ能谱进行特征提取,并使用贴近度对γ能谱进行指纹模糊识别。
贴近度是模糊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模糊数学中的模糊集合的模糊关系。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研究工作者给出了各种贴近度公式。例如,欧几里得贴近度、海明贴近度、最大最小贴近度、算术平均最小法贴近度、指数相似系数贴近度等。本文采用十种贴近度公式,通过三种变换(傅立叶变换,余弦变换,小波变换)对γ能谱指纹进行特征提取,进而对不同类型γ能谱进行指纹模糊识别。
在实验室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对核弹头的γ能谱指纹采集不易得到,所以本文中采用以(152)~Eu,(137)~Cs,(60)~Co等点源对核弹头材料进行模拟。用贴近度关系对统计涨落能谱和不同类型的能谱进行识别,尽可能使不同类型能谱的识别结果越小越好,即贴近度越小越好。而统计涨落能谱的识别结果越大越好,即贴近度越大越好。对于统计涨落能谱,贴近度是接近于1的,是识别不开的。对于不同类型的能谱,贴近度越小越好,越接近于0的,识别效果越好。
|
|
|
|
1 |
王艳红,尹朝万;障碍物信息模糊识别的实用方法[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2 |
江涛,陈建军,张驰江;广义点削减因子反模糊化方法[J];航空计算技术;2005年02期 |
3 |
曹凯,管国;基于面向对象模糊特征类库的特征识别模型的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4 |
江朝元,李昔华;基于LPC904的漏血监测智能传感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5 |
程春雷,白似雪,曹重华,肖水晶;基于模糊识别的三维模型检索[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5年05期 |
6 |
刘勇军;聂规划;罗耀明;;数据挖掘中模糊理论的组合运用[J];价值工程;2005年12期 |
7 |
洪留荣;王耀才;;数学公式中字符和符号间空间关系的识别[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12期 |
8 |
李希灿;王静;李玉环;王芳;赵杰;;基于模糊集分析的土壤质量指标高光谱反演[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4期 |
9 |
江桥辉;王汝凉;刘志平;;基于模糊集与改进证据理论的目标识别[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0 |
冷秋菊;;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图书馆风险评估体系构建[J];情报杂志;2009年08期 |
11 |
王建,李媛,康景利,张健;小波变换和模糊识别技术在人体血压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信息与控制;2002年01期 |
12 |
黄喆煜;王轩;杨绪业;;出入口检测系统探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3 |
靳引利;雷雨;;基于模糊识别的高速公路交通流诱导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07年19期 |
14 |
李可心;徐国鑫;;D-S推理的炮位侦校雷达目标模糊识别[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04期 |
15 |
吴康;沈捷;费树岷;;一种基于模糊识别的移动机器人避障算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2期 |
16 |
崔博;李书臣;张洪林;李连军;胡博;;基于模糊聚类和模糊识别的循环水泄漏检测与定位研究[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9年05期 |
17 |
高立静;;在线考试成绩评定算法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
18 |
范艳峰;甄彤;;基于模糊识别模型的信用风险监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年12期 |
19 |
刘炜;刘鲁;;基于模糊模式识别和D-S证据理论的安全态势估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22期 |
20 |
夏明飞;刘军波;;智能故障诊断中的波形识别技术[J];电子机械工程;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