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及其玉器研究
【摘要】:牛河梁第二地点的六个建筑单元是“四冢二坛”的结构,依据这些建筑单元出现的早晚关系,经历了圆形冢到方形冢的过渡后,一号冢归属上层方形冢阶段。这一时期第二地点已经成为一个祭祀中心,一号冢所经历的时期是第二地点发展中的鼎盛时期。依各墓葬间的早晚关系,一号冢可分为土阶砌石墓时期和无圹墓时期,二次葬墓是一号冢范围内最后出现的遗迹。墓葬形制的变化、随葬玉器种类、组合方式的改变与祭祀文化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一号冢在牛河梁第二地点中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共出土 75件玉器,约占第二地点范围内出土玉器数量的75%。这些玉器多数出土于墓葬中,少量出土于地层。一号冢出土的玉器种类众多且极具代表性,几乎包含了所有类别的红山文化晚期玉器。在这些玉器中,斜口筒形器的出现时间较早、延续时间较长,应是一种能够代表墓主身份地位的特殊用器;环镯类玉器与玉璧是这一时期一种普遍的随葬玉器,以穿戴为主,玉璧的出土位置大多不固定,可能是一种彰显佩戴者社会地位的标志物;亚腰形玉管的出土数量较少且造型简单,但却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器类,可能用以显示墓主的特殊地位或杰出贡献;以往所说的勾云形玉器实则为两类不同玉器,鸟兽纹玉器所具备的动物崇拜功能是勾云形玉器不具备的,仿生类玉器所具有的的祭祀礼仪活动的功能是其他类别玉器无法替代的,这些玉器上的图腾设计应与祭祀活动关系密切。一号冢出土的玉器多数为玉礼器,足以说明红山文化在这一时期对礼的重视,以玉器作为载体的礼制系统趋于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