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练习间接效应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在当今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量急剧增加的客观环境下,人们对于高效率学习策略的需求极为迫切。提取练习间接效应作为与教育教学实践甚至临床治疗等密切联系的记忆术成为学习与记忆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提取练习的直接作用方面,忽视了提取练习另一个重要作用——间接效应。而且被试多以大学生为主,缺乏对此的发展研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将通过行为学实验和问卷调查在六个研究中系统探讨提取练习间接效应的发展和影响因素。研究一和研究二通过相对广泛的年龄跨度群体使用相同的学习材料探讨提取练习间接效应的发展。研究一为了探讨继续教育学习中的提取练习间接效应,以校大学生、与在校大学生年龄匹配的社会青年、以及老年人作为被试,采用多重系列学习范式,以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汉语双字名词为实验材料,设置学习条件为测试条件和重学条件,年龄和智商为协变量。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群体中测试条件的正确回忆率高于重学条件的正确回忆率。提取练习间接效应与年龄和智商无关。研究二旨在探讨提取练习间接效应的发生时间,以小学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研究一相同的研究范式和实验材料。研究结果为小学低年级和中高年级学生单词学习中都出现提取练习间接效应。研究三和研究四采用行为实验的方法探索提取练习间接效应的客体影响因素。客体影响因素包含记忆保持间隔时间和测试形式两个方面。研究三以大学生为被试,设置不同记忆保持时间间隔(5分钟、30分钟和1小时)。研究结果为所有实验组被试在初始测试中测试条件正确回忆率高于重学条件回忆正确率,从而验证研究一的结论。在不同间隔时间的延迟记忆测试中,测试条件的正确回忆率高于重学条件的正确回忆率,说明提取练习间接效应依然延续。研究四以小学一年级学生为被试,初始学习测试形式为产生式测试,最终测试分别为产生式和再认式测试形式。研究结果为无论最终测试为何种形式,初始测试中测试条件回忆正确率高于重学条件回忆正确率,从而验证研究二的结论。在最终测试中,如果剔除猜测成分的影响,产生式测试和再认式测试中也依然会出现提取练习间接效应。研究五和研究六采用行为实验和调查研究的方法探讨提取练习间接效应的主体影响因素。主体影响因素包含个体差异和元认知两个方面。研究五设置学习条件为测试条件和重学条件,并将此条件设置为被试内设计,研究一至研究四中学习条件均为被试间设计。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反馈(有或无)、不同记忆保持时间间隔(10分钟和2小时)对不同学习条件(测试和重学)下新学习材料的学习和记忆保持。同时将工作记忆能力作为协变量,探讨高低不同工作记忆能力群体在使用提取练习效应方面的效应力差异。研究结果为:初始测试中测试条件回忆正确率高于重学条件回忆正确率,验证研究一的结论;不同记忆保持时间间隔的延迟测试中,测试条件回忆正确率高于重学条件回忆正确率,验证研究三的结论;有无反馈对单词的记忆保持没有影响;工作记忆能力偏低的学生能够从提取练习间接效应中获益更大。研究六是在研究一、三和五行为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调查的方式探讨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不同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对提取练习效应的元认知,进一步解释影响提取练习间接效应的主客体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调查研究中既有开放式问题也有封闭式问题。研究结果为中国大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最经常使用重复学习和做练习题的策略,很少有人主动使用自我测试的策略;学生对测试的作用的认知停留在测试的中性“评估”价值层面,而没有意识到提取练习是有利于长时记忆保持的更加高效的记忆术。综合以上六个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了提取练习间接效应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提取练习间接效应是有利于从儿童、青年到老年的终身学习的学习策略,发生在儿童早期;提取练习间接效应有利于长时记忆保持,能够有效延缓遗忘,与测试形式无关;工作记忆能力偏低的学生可从提取练习间接效应中获益更大,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提取练习持正确认知;对于提取练习间接效应的机制,本研究支持提取角度的解释,为提取分离说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