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科技效率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国家海洋实力的高低成为衡量国际地位的重要指标。而海洋实力在一定程度上主要取决于海洋科技能力,它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在海洋领域中的国际话语权。沿海地区作为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的前沿地区,其海洋科技的纵深发展和海洋资源的的深层次开发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在海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海洋资源储量有限的现实环境下,不仅要加大海洋科技资源的投入,更要注重海洋科技的效率问题。因此,对中国海洋科技的效率进行测度,不仅有助于提高海洋科技成果的溢出效应和解决国内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底下问题,对于中国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国内外海洋科技相关领域研究后,以沿海11省市为研究对象,对沿海省市的海洋科技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评价。构建中国海洋科技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BM-DEA模型对我国2001-2016年沿海地区海洋科技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核密度、标准椭圆差及GIS空间分析图等分析海洋科技效率及分解指数的时空演化规律。进一步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海洋经济水平、海洋产业结构、专业化程度、教育发展水平、地区开放水平、政府支持度、科技平台对海洋科技效率的动态影响程度。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效率整体呈现上升发展态势。从研究期整体来看,2001-2016年多省均值为0.818,均值最高省份为河北,最低的为福建,但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效率总体差距在逐年缩小。从空间格局变化来看,中国海洋科技效率呈现出以东北-西南为基准的发展格局,整体呈现出集聚变化。(2)从分解指数对比来看,纯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此消彼长,且两者之间的波动性时间节点具有高度吻合性。其中在研究期内,中国海洋科技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861,规模效率均值为0.725。表明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纯技术效率达到相对较高的状态,科技能力成为推动海洋科技效率发展的主要动力,但规模效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3)从影响因素分析来看,各因素对海洋科技的冲击趋势和程度均显示出明显的不同。其中,海洋经济水平和海洋产业结构成为影响海洋科技效率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发展水平、专业化程度和科技平台成为主要因素,政府支持度和地区开放水平的影响作用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