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初中生性别角色认同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刘博宇  
【摘要】: 性别角色认同是指获得真正的性别角色,即根据社会文化对男性、女性的期望而形成相应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并发展为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技术探讨初中生的性别角色认同发展特点、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以及性别角色认同水平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⒈ 初中生性别角色认同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普遍认同社会文化所规定的男性标准,表现出很强的男性气质;而女生则对社会文化规定的男性与女性标准的认同水平都很低,呈现出未分化的状态。⒉ 初中女生性别角色认同的发展呈现年级差异:初二、初三女生的性别角色认同水平比初一女生低且呈下降趋势。⒊初中生的学业成绩与性别角色认同水平之间存在联系。语文和英语成绩高分组男生的女性气质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男生的女性气质得分(P 0.05)。几何成绩、总成绩及文理科成绩差高分组女生的男性气质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女生的男性气质得分(P 0.05)。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彭珍珠;;《尤利西斯》与社会性别[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居鲲;;贾宝玉性别角色扮演再探[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01期
3 周樱;;追寻双性气质——对《小城畸人》的一种女性解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马志国;;别人说我像个女孩子[J];健康;2009年01期
5 詹俊峰;;西方男性研究与女性主义:从对立到合作[J];国外文学;2011年03期
6 马志国;性别角色的双性化[J];心理世界;2005年04期
7 黄子杰;多元统计分析法在性别角色研究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1998年01期
8 张书义;性别角色行为获得的影响因素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戴美林;陈霞;马姝娟;;初中生双性化人格与交往归因特点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9期
10 黄洁;;言语风格的性别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11 白艳;李莉;;从《潜伏》中性别角色塑造看大众传媒制造者性别意识的嬗变[J];学术交流;2009年10期
12 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张莘;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13 李祥林;;太极思维·性别底蕴·文化原型[J];民族艺术;2006年03期
14 朱凌;;20世纪末电影中的“性别角色”的置换现象分析[J];当代文坛;2007年06期
15 张玉琴;李美华;;透视跨文化视野下的性别角色社会化[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16 付江涛;;《兰沃尔》诗中的性别角色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17 张小波;;“女扮男装”与明清性别意识[J];铜仁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8 李欣;;美丽与完整的紫色——艾丽丝·沃克的《紫色》中性别角色的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9 朱莉琪,方富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8年04期
20 祖嘉合;承认社会差异 不囿于差异[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征;翁立伟;;男性气质展示:《非诚勿扰》男嘉宾呈现的男性形象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慧军;;男女经理可信度和公正性的比较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宋铁男;曹继红;;女子拳击运动员性别角色倾向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白蔚;;女性的阶级角色与性别角色[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杨炯;;性别角色与进食障碍[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贾凤芹;刘电芝;;1890名独生子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莉;;国外父亲教养方式研究的现状和趋势[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吴靖;云国强;;迷人的父权制——韩国家庭剧中的现代性与男性气质[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9 戴美林;慈建芳;;初中生双性化人格与交往归因特点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王玲;许婵贞;;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自我价值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桦桢;第二次浪潮之后[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伯存;中国当代文学和大众文化中的男性气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玉宝;先秦性别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永杰;爱与死亡:尤金·奥尼尔的性别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丽娟;清末女性才德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胡晓红;走向自由和谐的两性关系[D];吉林大学;2004年
7 周隽;第五代与新生代导演作品中的男性形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8 敬少丽;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机会均等[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素玲;女大学生与中国现代教育——1900-193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彤;礼教形成中的汉代妇女生活[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江兰;薇拉·凯瑟对传统性别角色的颠覆[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伟;完美和谐人格的追求[D];兰州大学;2008年
3 刘博宇;初中生性别角色认同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宜楠;面向男性与面向女性的广告在措辞方面的差异反映出社会对不同性别角色的看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邹泉;论《秘密花园》中女性性别角色原型的颠覆[D];中南大学;2006年
6 余小芳;性别角色的鉴定及其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燕翎;中职护生性别角色、成就目标与学业成绩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尹颀章;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9 张晓;当代女研究生性别角色的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黄文慧;高学历女性的择偶标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 赵杨子;要求具有男性气质对男人同样不公正[N];中国妇女报;2010年
2 黄妙贤;孩子眼中的性别角色[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荣维毅;以教育手段落实性别平等[N];中国妇女报;2006年
4 心理医生 施琪嘉;他的恶梦源于父亲严厉管教[N];北京科技报;2006年
5 李晶琳;现代教育提倡双性化[N];黑龙江日报;2007年
6 王羚;“性别角色”诠释女企业家经营得失[N];中国工业报;2003年
7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方刚;“拯救”男孩?荒唐![N];中国妇女报;2010年
8 实习生 王心悦 王婷 本报记者 杨华;性别角色别错位[N];吉林日报;2006年
9 吕美颐 郑永福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简论性别制度及其特征[N];中国人口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晓阳 实习生 薛晓兵 王帅;反思青少年性别教育的缺失[N];陕西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