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生阅读过程的眼动特征
【摘要】:学习困难生(以下简称“学困生”)的阅读问题是当前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既有助于提高对学困生阅读的教学效果,也有助于提高学困生的阅读能力。以往的研究常采用从阅读结果来推断其阅读过程的方法,不能很好地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本研究采用眼动记录法研究学困生阅读过程的眼动特征。此方法的优点是:①对阅读过程进行同步测量;②不干扰被试的正常阅读过程;③可以准确记录被试阅读过程的眼动数据。使用的仪器是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生产的3200R型眼动记录仪,此仪器以50次/秒的速度记录被试阅读过程的眼动数据。
本研究对被试及被试的筛选标准进行严格界定,学习困难生(student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指的就是智力发育正常,无生理缺陷,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学习困难生的筛选标准为:①以儿童上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为准,主课(语文、数学)平均成绩居全班下数第一个百分位以内(10%);②班主任对其能力的综合评定为“差”;③总智商(瑞文推理)在90以上;④没有明显躯体和精神疾病,无脑损伤病史。
学生学习目的主要是掌握各种有用信息。这些信息的形式主要有:汉字、拼音、图形和字母。因此本研究从阅读文章、阅读拼音、观看图片、搜索目标四个角度考查学困生阅读过程的眼动特征,共分二个阶段,包括五个实验。
本研究的目的是:①尝试用眼动研究方法探讨学困生阅读过程存在的问题;②研究学困生在阅读文章、阅读拼音短文、阅读图片和搜索目标过程中的眼动特征;③比较学困生与正常生、学优生在眼动方面的差异;④研究学困生阅读过程眼动模式。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讨论了:①学困生阅读过程的理解成绩;②学困
WP=9
生阅读过程的眼动特征;③学困生的眼动问题与阅读效率的关系。
基于本研究的一系列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学困生阅读效率低,阅读理解成绩差,在阅读文章、加工拼音、理解图片、搜索目标上趋势一致。阅读中,学困生过分注意局部,对材料整体的逻辑性把握困难。每次眼动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有限,信息整合困难,影响阅读质量,与学优生、正常生相比差异显著。
2、学困生阅读过程中,注视点持续时间长,对材料总注视时间长。他们对局部信息加工过深,使材料的主要、次要意义同时被过度激活,需要更多注视时间对材料信息进行整合,使总注视时间延长,与学优生、正常生相比,差异显著。
3、学困生阅读过程中,眼跳距离小,对材料注视次数多,每次注视内容有限,注视广度小。在阅读文章、加工拼音、理解图片、搜索目标上,与学优生、正常生相比差异显著。学困生把整个材料划分为过多过小单位,进行注视,过分注意局部材料,使注视材料后面的材料得不到更好的预加工,眼跳幅度减小,注视次数增加。
4、学困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回视次数明显多于学优生和正常生,学困生对后面材料信息意义的确定困难,先前提取的信息有效性差,保持量低,这说明学困生信息处理能力差,不能有效地提取有用信息,不能长时间保持,他们对材料信息进行重复加工,反复注视,降低了加工速度和效率。
5、学困生阅读过程中,丢失时间多于其它两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分配不合理。
6、学困生眼动问题导致了阅读加工效率低。阅读开始于阅读者眼睛的第一次注视,学困生的眼动问题从第一次注视开始就存在,从信息输入开始直到阅读结束。这些眼动问题直接影响阅读效率。
7、本研究分两个阶段考查了学困生的眼动特征,前后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眼动记录法可有效地用于学困生阅读过程眼动问题的研究。
|
|
|
|
1 |
王志清;学前儿童的眼动和物体知觉的发展[J];心理学报;1965年03期 |
2 |
郑宁;眼动脱敏治疗(EMDR)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年04期 |
3 |
顾锦坤,宋维真,李方镇;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醒觉闭眼状态眼动特点的初步探讨[J];心理学报;1981年03期 |
4 |
白学军,阴国恩;有关眼动的几个理论模型[J];心理学动态;1996年03期 |
5 |
王君明,陈永明;眼动记录法对阅读研究的贡献[J];心理学动态;1996年04期 |
6 |
张金桥;西方关于阅读的眼动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7 |
闫国利,田宏杰;眼动记录技术与方法综述[J];应用心理学;2004年02期 |
8 |
陶云,刘艳,宋耀武;中小学生阅读不同配图课文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1期 |
9 |
丁锦红,王军,张钦;平面广告中图形与文本加工差异的眼动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4年04期 |
10 |
李津军;;梦里有些啥?[J];百科知识;2006年10期 |
11 |
马莹华;王小东;高淑青;隋雪;;学习困难大学生选择性注意的特征[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8期 |
12 |
陶云,申继亮,沈德立;中小学生阅读图文课文的眼动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
13 |
杨海波;白学军;李怡繁;;认知负荷对网页广告加工过程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9年03期 |
14 |
陶云,刘艳;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示意图课文的眼动实验研究[J];孝感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5 |
;动眼动耳动手 动出聪明宝宝[J];父母必读;2010年10期 |
16 |
丁锦红,林仲贤;不同方向视觉运动追踪的特性[J];心理学报;2001年04期 |
17 |
吴冰,孙复川;旋转汉字识别的眼动特性[J];心理学报;1999年01期 |
18 |
张卫,林崇德;抑制及其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4期 |
19 |
白学军,张兴利;当前阅读眼动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4期 |
20 |
闫国利,田宏杰;乐谱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