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底线伦理素质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底线伦理”学说是在对“全球伦理”与中国传统道德建设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为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而产生的,意即人们最应遵守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底线。正是受到“底线伦理”学说的启发,笔者将这一思想与目前尚未走出困境的高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经过反复论证,提出了大学生底线伦理的两条基本原则(仁爱、克己)和四项基本规范(尊重生命、诚实守信、善待他人、爱护公物)。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底线伦理素质现状,笔者在辽宁省内选取了三所高校,对9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的基础道德观发生扭曲、错位或颠倒,甚至基础道德规念的支撑上也出现坍塌,以至于在做人的基本准则上出现了问题。这些都表明,部分大学生在底线伦理素质上存在着一定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总体忽视德育工作有关,和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的强化而造成实际上的基础道德教育缺失有关。基于此,笔者提出应当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底线伦理教育。要吸收和借鉴中外优秀伦理思想:将“孝”和“诚信”等基本道德规范作为大学生底线伦理教育的切入点;把活动、社团、网络等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底线伦理教育的途径;对伦理道德的制度化进行浅要思考。从而使大学生在牢固的底线伦理的基础上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成为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