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自然灾害的第四纪环境背景研究
【摘要】:辽宁省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是阻碍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本文首先对辽宁省孕灾环境和承灾体进行调查,然后对辽宁省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得出,辽宁省致灾因子多,而且自然条件比较复杂,所以灾害种类多,成灾面积广。全省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地貌灾害、生物灾害等。其中气象灾害包括旱涝、大风、低温冷害、寒潮、冰雹、霜冻、台风和风暴潮等;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貌灾害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物灾害包括农作物病虫害、鼠害、森林病虫害等。在此基础上,对自然灾害的第四纪环境背景进行了分析,着重分析了第四纪的气候变化对各种自然灾害——旱涝灾害、地质灾害、地貌灾害的影响。认为第四纪以来环境变化是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涝灾害、生物灾害的源头,因此研究第四纪以来环境变化的规律对未来自然灾害预测,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同时,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不是孤立的,往往某一种致灾因子或生态环境变化引发一系列灾害现象,根据区域的自然灾害的地域组合不同,各区不同的灾害链组合,把辽宁省分为三个自然灾害区,根据他们的差异性制定针对性的防灾减灾对策。
|
|
|
|
1 |
蒋庆丰,游珍,徐刚;重庆城区地貌灾害的发展趋势及减灾研究[J];灾害学;2003年01期 |
2 |
陈志明;;国际地理学会地貌灾害组织及其活动[J];地理科学;1991年01期 |
3 |
惠振德;秦岭大巴山地区山地灾害及减灾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1994年03期 |
4 |
郭辉;西宁市自然及人为因素与城市环境生态系统的作用机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
5 |
孔圆圆;徐刚;杨娟;刘成;程中玲;;基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城市地貌环境研究综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01期 |
6 |
刘希林,莫多闻;论泥石流及其学科性质[J];自然灾害学报;2001年03期 |
7 |
徐刚;山地城市地貌环境问题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7年03期 |
8 |
张虎才
,张林源;兰州城市地貌与社会环境问题[J];兰州学刊;1987年06期 |
9 |
丁锡祉;;城市生态地貌学——介绍地貌学的一个新分支[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0年02期 |
10 |
;会议动态[J];中国减灾;1991年01期 |
11 |
张安明;山地灾害与经济建设风险度评价──以北碚区黑水滩河上游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12 |
陈玉琼;;自然灾害研究的几个问题[J];灾害学;1990年02期 |
13 |
穆越;试论环境地貌学[J];中国环境科学;1994年05期 |
14 |
唐晓春,唐邦兴;我国灾害地貌及其防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自然灾害学报;1994年01期 |
15 |
钱乐祥;灾害系统分类初探[J];自然灾害学报;1994年03期 |
16 |
叶文,罗黎;云南山间盆地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4年02期 |
17 |
郑霖;灾害经济研究的几点看法[J];山地学报;1999年04期 |
18 |
于伯华,张金萍,郑新奇;城郊生态过渡带的特点及建设模式(九)——以济南市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3期 |
19 |
徐小玲,延军平;陕甘宁老区建立生态特区的必要性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年05期 |
20 |
赵敬民,彭淑贞,乔晓红;泰山风景区自然灾害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初步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