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手征SU(3)夸克模型下双重子ΔΔ和NΩ结构
【摘要】:过去几年来,手征SU(3)夸克模型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应用该模型统一地解释了重子基态的能谱,核子-核子(N-N)以及核子-超子(N-Y)散射过程,并由此预言了实验上可能存在的双重子束缚态.手征SU(3)夸克模型中引入了夸克与标量介子九重态和赝标量介子九重态的耦合来描述中长程相互作用,单胶子交换(OGE)描述短程相互作用。
我们在手征SU(3)夸克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夸克和矢量场的耦合,得到推广的手征SU(3)夸克模型。此两种模型的短程力机制完全不同,手征SU(3)夸克模型的短程相互作用机制来源于OGE,而推广手征SU(3)夸克模型的短程相互作用机制主要来源于矢量介子交换效应。
在推广的手征SU(3)夸克模型下,我们成功地研究了N-N散射相移和氘核束缚态。利用相同的参数,本文进一步在共振群(RGM)框架下研究了非奇异的△△_(3,0)(S=3,T=0)和△△_(0,3)(S=0,T=3)双重子束缚态,比较了两种模型下OGE和矢量介子交换贡献。结果表明,两种模型的定性结果是一样的。进一步,在推广手征SU(3)夸克模型下,对目前比较有争议的双重子NΩ_(2,1/2)(S=2,T=1/2)态做了研究,并和手征SU(3)夸克模型做比较,讨论了两种模型下各种介子交换效应对双重子束缚态NΩ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推广手征SU(3)夸克模型下,由于矢量介子提供的吸引力,使NΩ_(2,1/2)系统的结合能增加。在推广手征SU(3)夸克模型下,NΩ_(2,1/2)是在NAK衰变道之上的弱束缚双重子态。这和别的模型中所预言的NΩ是在NAK衰变道之下的深度束缚的双重子态结论是很不同的。
|
|
|
|
1 |
余友文,王平,张宗烨,庆承瑞,何祚庥,储连元;二步过程生成((ΩΩ)_0)~+机制的研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2年01期 |
2 |
袁秀青,张宗烨,余友文,沈彭年;手征-夸克耦合与双重子结构[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8年08期 |
3 |
王力红;曾繁安;赵玄;;略去核心交换的共振群方法(QRGM)[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4年03期 |
4 |
戴泾明;YN相互作用和轻超核~5_ΛHe结合能的计算[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5 |
周小方;;Skyrme模型的3个非球对称双重子手征孤子[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7年01期 |
6 |
曹会英;;Ξ-N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及_Ξ~4He、_Ξ~8He、_Ξ~11B结合能的计算[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7 |
曹会英;刘广东;刘家荣;;Σ-N相互作用的研究及_Σ~4He结合能的计算[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7年04期 |
8 |
赵玄;曾繁安;凌有光;;三集团准共振群方法(3QRGM)的进一步研究——N+~6Li(d+α)弹性散射的3QRGM分析[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0年01期 |
9 |
戴泾明;超核~5_ΛHe的结合能[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10 |
戴连荣;佟德鑫;白利慧;刘佳;;H粒子的结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11 |
单卿,伍健,汪晓莲,陈宏芳,张一飞,张子平,邵明;(S_(nn))~(1/2)=200GeV下Au-Au中心碰撞中Di-omega产额上限的蒙特卡罗模拟(英文)[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5年12期 |
12 |
白莹;熊玉萍;;手征SU(3)夸克模型下利用共振群方法抽取非定域势并计算部分轻超核结合能[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
13 |
王凡,平加仑,巫光汉,滕礼坚;重子相互作用和双重子[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5年02期 |
14 |
凌有光;;夸克势模型与中子物质的状态方程[J];自然杂志;1988年10期 |
15 |
陆中道;RHIC能量双重子态(Ω~-Ω~-)_(0+)的产额估计[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2年00期 |
16 |
曾繁安,赵玄,滕礼坚,王凡;核力的电荷对称破缺对低能NN散射参数的影响[J];科学通报;1987年12期 |
17 |
陈永寿;郑玉明;卢兆启;;α-α散射中α大小变化的影响[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0年02期 |
18 |
凌有光;赵玄;;n+~6Li散射态中~6Li的集团结构和交换效应[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4年02期 |
19 |
凌有光;赵玄;曾繁安;;d+~6Li散射态的QRGM分析[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5年02期 |
20 |
李强兵,沈彭年;论是否存在s=-3的双重子(英文)[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0年09期 |
|
|
|
|
|
1 |
;“重子、双重子和奇特夸克-胶子态”研讨会日程[A];Baryon, Dibaryon and Exotic Quark-Gluon States--Proceeding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
2 |
;“重子、双重子和奇特夸克-胶子”研讨会通讯录[A];Baryon, Dibaryon and Exotic Quark-Gluon States--Proceeding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
3 |
李学潜;张新民;沈彭年;;前言[A];Frontier of Particle Physics, Nuclear Physics and Cosmology--Proceedings of CCAST(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