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
【摘要】:自我延迟满足是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过程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本研究在综述以往有关自我延迟满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跨文化差异性问题做了深入的实证研究探讨。
研究一:4岁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对儿童9岁时学校适应的预期作用。目的是通过纵向设计,在1999年运用实验室观察实验测定儿童4岁时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表现,在5年后结合教师访谈与评定、同伴提名、儿童自评等多种测评方法对儿童在9岁时的学校适应情况做出评定,探讨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对儿童9岁时学校适应的预期作用。
研究二:3~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特点。目的是依据米歇尔自我延迟满足的选择等待实验范式,将实验室实验与情景观察有机结合,观察并分析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过程中的自发行为表现,分年龄段取样,深入考察我国3~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
研究三:中国和澳大利亚3.5~4.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跨文化比较。目的是深入探索社会文化因素对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影响,采用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对中国和澳大利亚3.5~4.5岁幼儿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进行比较,以揭示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在延迟维持行为表现上的差异性与共性。
在对上述三项研究的结果分析与讨论基础上,本研究综合讨论了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作用、发展特点、跨文化差异性等问题,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一、4岁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对儿童9岁时学校适应具有预期性。具体表现在:
1、4岁时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高低,可以对基于教师描述的儿童9岁时的遵守规则与执行任务的能力做出预期。早期自我延迟满足能力越高的儿童,在学校遵守规则与执行任务的能力发展越好。
2、4岁时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高低,可以对基于教师描述的儿童9岁时的与教师交往的能力做出预期。早期自我延迟满足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儿童与学校教师的和谐交往。
3、4岁时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高低,既可以对基于教师描述的儿童9岁时的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做出预期,也可以对同伴提名的同伴拒绝做出预期。早期自我延迟满足
|
|
|
|
1 |
庄文婷;侯春在;;3岁~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特点[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0年03期 |
2 |
杨丽珠,宋辉;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1期 |
3 |
陈英和;王雨晴;肖兴荣;;3~5岁幼儿元认知监控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1期 |
4 |
杨丽珠,王江洋,刘文,Monica Cuskelly,Airong Zhang;3~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发展特点及其中澳跨文化比较[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
5 |
吕凯;桑标;吴玲玲;;幼儿能力判断发展特点[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年12期 |
6 |
张庆;王美芳;白文;;幼儿未来情景思维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
7 |
但菲;徐桂娟;索长清;赵琳;孙倩倩;;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年01期 |
8 |
王晶;肖兴荣;陈英和;;幼儿前提反事实推理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4期 |
9 |
李大维;韩闯;;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
10 |
刘小莎;;幼儿钢琴教学初探[J];文教资料;2010年06期 |
11 |
映辉;让幼儿的歌声更美——幼儿唱歌教学艺术浅谈[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
12 |
冯春;论体育锻炼对幼儿身体的影响[J];体育函授通讯;1994年Z2期 |
13 |
刘岸英;幼儿挫折心理分析及培养[J];天中学刊;1997年03期 |
14 |
罗虹苑;安全教育 勿忘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J];教育导刊;1998年S2期 |
15 |
曹蓓娟;幼儿(4~6岁)参加艺术体操训练的可能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
16 |
余跃萍;捕捉幼儿心理特点施教初探[J];安徽教育;2000年Z1期 |
17 |
庞丽娟,陈琴,姜勇,叶子;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1期 |
18 |
刘海岩
,王芳
,张会英;实行安全管理 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J];山东教育;2001年30期 |
19 |
杨丽珠,董光恒;3~5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4期 |
20 |
王淑宁;;想象性、童趣性、泛灵论及其它——浅析幼儿喜欢动画片的原因[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