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人海关系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研究

刘桂春  
【摘要】: 目前国内外对人地关系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已经相当成熟。近几十年内,随着海洋事业的发展,我国海洋人文地理研究也日渐趋于成熟。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本文对这两个研究领域的“交集”――人海关系进行尝试性的理论探讨。 论文开始,阐明了选择这一命题的原由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希望该论文最终可实现两个目的,即(1)在人地关系研究中突显出“人海关系”这一理论命题;(2)在人海关系理论研究,特别是对人海关系内涵、性质、演化机制等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学界对相关研究的关注。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里,首先从理论、方法论、人地协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地关系实证研究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及国外人地关系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然后对我国近几十年内的海洋人文地理研究取得的进展加以评述。主要回顾了海洋经济地理、海洋地缘政治和经济、海洋文化、海岸带综合管理、海洋生态环境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里,提出人海关系和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概念,并对相关内容做出解释和阐述。如人海关系概念内涵、研究的空间范围及内容、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特征、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分析原则等。 第三章主要从系统要素角度研究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组成要素、要素流情况,进而分析要素流对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相当于对人海关系系统内部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第四章研究我国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时空演化问题。把我国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演化在时间上分成原始时期、农业社会时期和现代三大时期。主要从我国沿海人类社会对海洋的开发利用这一角度分析人与海洋的相互作用的发展进程。并在上一章研究结果以及现代复杂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演化的规律。 第五章研究我国人海地域系统的空间结构和类型问题。分析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空间结构形成机制,提出我国目前的空间结构是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海洋经济区格局。之后,根据系统中要素特点,简要分析人海系统的地域类型。 第六章主要侧重从方法论角度来研究人海关系的协调发展。在简要阐释人海协调的内涵和系统特征后,着重探讨人海关系协调性的测度。包括一般通用型的协调度计算方法,侧重于经济-资源或经济-环境协调关系的测度方法,还有海域承载力方法,其实质也是对人海系统各子系统协调情况的度量。 最后做简要总结。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天成;;也谈建立川剧剧种学[J];四川戏剧;1990年01期
2 ;《戏曲研究》川剧研究专辑出版[J];四川戏剧;1990年05期
3 黄兴章;;“我的根在中国”——记研究员蔡诗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2年03期
4 谭焜煌;;关于建立地理科学体系的几点认识[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3年01期
5 龙象;;智性的乐趣 关于卡勒《文学理论》的杂感[J];博览群书;1999年06期
6 袁秀萍;性别语言研究发展透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冯效刚;;20世纪末的中国指挥理论研究及其学科建设[J];音乐探索;2006年03期
8 胡继明;;王念孙《广雅疏证》对汉语同源词研究的贡献[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改版启事[J];音乐研究;2007年03期
10 韩增林;刘桂春;;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探讨[J];地理科学;2007年06期
11 欧阳宏生;魏伟;于飞;;在求实求新中不断探索——2006年中国电视理论研究综述[J];电视研究;2007年02期
12 李砚祖;;设计之道——20世纪中国设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年03期
13 ;占击书法·张其凤[J];中国书画;2008年09期
14 江凤;;中国近年来对《论语》英译本的研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4期
15 罗晶;;浅析中国设计教育现状及改革展望[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4期
16 王富祥;;“中国画基础”教学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2期
17 ;《戏剧文学》2010年主要栏目[J];戏剧文学;2010年01期
18 严书翰;;建设和谐文化是一篇大文章[J];新视野;2010年06期
19 范洪涛;;新方志理论研究的特点及表现形态[J];新疆地方志;2010年04期
20 ;如何防止理论研究的短期行为[J];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培元;;王希杰先生的同义手段理论研究[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2 张晓芳;王宝光;蒋诚志;贺忠海;;激光光笔式三维坐标测量系统的理论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3 黄强;薛小杰;;西北水资源利用极限分析及临界调控理论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张东辉;;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曲青山;;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A];旗帜 方向 使命——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王秉安;;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王宗仁;;中医内科学理论研究对临床的影响[A];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全国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刘昊;谭凯;;二氧化钛纳米管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王万良;;浅谈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与对策建议[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孙仁;章家骅;;三个物体之间水动力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桂春;人海关系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朝杰;铁、钌、锇对氮活化的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3 彭晓东;磁化等离子体中的微观不稳定性及湍流理论研究[D];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2002年
4 王端武;国家安全生产保障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5 张坚;一些硼烷离子及其衍生物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王领;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7 董静;痰湿体质基础研究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探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松林;蒙药调和体素作用机理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解菊;类硅烯结构及反应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谭宏;中国造船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祥彪;上海市拓展训练开展现状及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房静;高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理论与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3 李玉平;补肾益智汤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4 徐东;当前文化情境下的高中美术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肖典;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戴拥军;法律翻译:法律机制下的交际行为[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7 宋永利;德育叙事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周健;海河口清淤项目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汪全;国网公司总部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10 闻民勇;基于新课程的地理学习评价理论和实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物流理论研究十大热点问题[N];中国建材报;2003年
2 马书铭;要加强军事后勤理论研究[N];光明日报;2004年
3 作者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加强理论研究是提高队伍素质的捷径[N];检察日报;2005年
4 记者 李亚杰;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和水平 大力推进党建理论研究和宣传[N];人民日报;2005年
5 记者 罗静雯;强化反腐理论研究 服务“和谐重庆”建设[N];重庆日报;2006年
6 记者 王丽;四川:振兴理论研究 检校共建基地[N];检察日报;2007年
7 王晓明;破解市场难题充当行业“前哨”[N];期货日报;2005年
8 卫兴华(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N];中国改革报;2004年
9 阎民;美军加强理论研究新举措[N];解放军报;2001年
10 李春生 陈可冀;中医抗衰老理论研究的展望[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