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共同养育行为及其对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摘要】:
父母共同养育行为是伴随着传统父母角色的演变而出现的父母养育合作的发展。在以往的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父母的个体养育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关系问题一直被研究者关注,并且也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关于父母共同养育及儿童人格发展关系的探讨还不足,在我国本土的研究刚刚起步。探讨父母共同养育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在家庭养育实践中发挥父亲参与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而且,对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在广泛综述与评价国内外有关父母共同养育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问卷法、情境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大连与本溪地区的小学生及其双亲父母为研究对象考察核心家庭的父母共同养育行为。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小学儿童核心家庭的父母共同养育行为现状,以及父母共同养育行为与小学儿童人格发展的关系。在探讨我国小学生父母共同养育行为的结构模型基础上,编制有效的父母共同养育的测量工具。具体研究如下:
研究一,通过对父母共同养育的理论探讨、开放式问卷、访谈文本编码与统计,总结出小学儿童的父母共同养育的理论建构。编制小学生父母共同养育行为的测评工具《父母共同养育问卷》。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父母共同养育的结构,进而通过LISREL技术手段,验证小学生父母共同养育行为的结构。
研究二,运用问卷法,考察对775名小学生核心家庭父母共同养育行为的家庭类型分布。同时,采用情境观察、访谈等方法,对其中28个核心家庭的父母双方进行观察的编码与评定,进一步了解父母共同养育行为现状的质的特点并证明定量研究的有效性。
研究三,采用《小学生人格教师评定问卷》(张野、杨丽珠、刘文,2004)考察775个核心家庭中,不同父母共同养育家庭类型的小学生人格发展的水平。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了解父母共同养育行为的三维度对小学生人格各因子发展的预测作用。
研究结果如下:
1.本研究编制的父母共同养育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城市小学生家长以及研究者科学地分析和了解父母共同养育行为的测评工具。
2.小学生父母共同养育行为结构包括三个因素:协作支持、主动参与、对立冲突;三因素相关模型具有合理、有效性。
3.父母共同养育的家庭类型可分为五种,母亲高参与型、父亲高参与型、父母对立型、父母合作型和父母低参与型。
4.父母共同养育行为存在显著的父母性别差异。父母共同养育行为的主流是好的,协作支持和主动参与多,对立冲突少。母亲的协作支持、主动参与高于父亲;父亲的对立冲突高于母亲。
5.父母共同养育行为存在显著的儿童性别差异。家庭养育协作支持中,小学男孩父母的行为协作高于女孩父母,而对女孩的情感支持高于男孩。男孩父母的主动参与方面(主导作用和共享活动)高于女孩的父母。在对立冲突中,男孩的父母更多表达不满;女孩父母更多联盟对抗;男孩父母的分歧冲突高于女孩父母。
6.不同类型的共同养育家庭小学生的人格发展存在显著的差异。父母合作型家庭中儿童的人格普遍得到了最好的发展,其次是父母一方积极参与的共同养育家庭,父亲高参与型家庭的儿童人格发展好于母亲高参与型家庭。父母低参与型和父母对立型的家庭对儿童人格的发展最为不利。
7.父母共同养育行为对儿童人格的发展具有预测作用。父母的协作支持对儿童的智能特征、情绪性和亲社会性有预测作用;父母的对立冲突对儿童人格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有预测作用,而父母的主动参与对儿童人格四个因子都有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