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生使用汉语介词偏误分析
【摘要】:
汉语语法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这一特点决定了虚词在汉语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虚词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一般不易体会,加之用法灵活,一个虚词往往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因此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介词在汉语虚词中数量多,应用广,是汉语虚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韩国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大量介词用错的现象,而以往专门针对一个国家的学生在运用介词中出现的偏误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因此我们决定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做进一步的探讨。探讨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一般规律,重视对韩国学生教学的个性特点,应当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在中介语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了偏误分析法,对韩国学生使用介词时出现的偏误用例(主要按偏误类型)进行了分析。
我们首先在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对搜集到的大量语料进行细心筛选,尽量剔除“失误”而不是“偏误”的句子,然后对筛选后的偏误用例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先对偏误用例进行了总体的分类说明,然后又对几个常用介词的偏误进行了分类说明。分析时,我们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本族人习焉不察而韩国学生易出错的地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说明,并给出了正确的例句。
在对偏误用例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探讨了产生偏误的根源,主要是母语负迁移、所学有限目的语的干扰和教学引导不足。
最后我们根据以上的分析,从不同角度对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通过我们的分析可以提高对韩国学生的汉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希望这些分析将有助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