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菌剂抑菌能力比较及其对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
本文对供试五大类共39种抑菌剂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并研究了抑菌剂对组培苗生长发育及生根的影响和抑菌剂在组培污染防治中的初步应用。抑菌试验中发现,化学农药菌杀保果、苦参、农用抗生素消菌剑魔、医用抗生素硫酸庆大霉素以及1229消毒剂均具有广谱的抑菌性,对革兰氏阴性菌及革兰氏阳性菌、青霉菌和曲霉菌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此外,化学农药菌杀保果对霉菌抑制效果十分显著,既能抑制孢子萌发,又可以抑制菌丝体的生长。菌杀保果、1229消毒剂和硫酸庆大霉素抑菌有效浓度低,MS母液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均对其抑菌作用不产生影响。但三种抑菌剂对供试植物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毒性,浓度越高,对组培苗的伤害越大。菌杀保果浓度高时抑制组培苗的生长发育,浓度低时则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1229消毒剂对组培苗根的发生和新芽的形成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植物生长延缓剂缩节胺有较强的抑菌能力且对抑菌剂的抑菌效果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缩节胺能有效延缓植物根的发生,浓度为10mg/L时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节间长度影响差异不显著。组培污染的初步防治中,无法通过浸泡处理挽救已受污染的组培苗,而将菌杀保果、硫酸庆大霉素和1229消毒剂三种抑菌剂加入培养基能较好的防治组培苗发生污染。
|
|
|
|
1 |
徐淑红,徐香玲;植物遗传转化中抑菌剂的选择[J];植物研究;2004年04期 |
2 |
王宜民;;中草药提取物作为抑菌剂的开发与应用[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
3 |
吴皓琼,沙长青,牛彦波,田洁萍,李景鹏;保护剂与抑菌剂对生物肥料保存期的影响[J];生物技术;2004年06期 |
4 |
吴皓琼,牛彦波,田洁萍,沙长青,李景鹏;保护剂与抑菌剂对生物肥料保存期的影响[J];微生物学杂志;2004年05期 |
5 |
程珍,李冠,齐丽杰;麻叶荨麻籽抑菌成分和抑菌特性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5年05期 |
6 |
赵青华;陈永波;杨朝柱;谢玲玲;降巧龙;;魔芋开放式组织培养技术初探[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9年04期 |
7 |
;棉副产品深加工研究──氨基酸发酵抑菌剂的研制通过技术鉴定[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
8 |
张薪薪;唐金花;王关林;;抑菌剂在开放组培中的使用及效果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9 |
孟晓荣;张敏;赵亚娟;胡新婷;;壳聚糖及其水溶性衍生物的制备与性能评价[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0 |
代容春;;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基因研究中抑菌剂的应用现状[J];福建轻纺;2009年05期 |
11 |
俞用川;張寬厚;;改进的中性紅培养基的研究及其中抑菌剂的作用机制[J];微生物学报;1959年03期 |
12 |
陈素艳;宋凌生;周常义;欧光南;;新型水溶性抑菌剂咪唑季铵型反丁烯二酸单辛酯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3 |
张钰,刘忠华,程树军,梁海香;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9年02期 |
14 |
孙浩;王红;孙祥煜;;壳多糖及其衍生物的复合抑菌作用[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
15 |
孙成江;普晓兰;林萍;李艳芳;;三裂碱毛茛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年06期 |
16 |
詹立平,姜静,赵鑫,程贵兰,李淑娟,惠楠,刘桂丰;农杆菌抑菌剂的抑菌效果及其对小黑杨叶片不定芽产生率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年06期 |
17 |
孙成江;普晓兰;田昆;林萍;;杉叶藻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年06期 |
18 |
王来福;宋尚直;阮继生;;嗜碱放线菌分离方法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1993年02期 |
19 |
张树成,苑士祥,彭发泉,杨留战,杨旭夫;多杀巴氏杆菌的一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4年02期 |
20 |
古丽娜·巴克;阿不都拉·阿巴斯;;松萝酸的抑菌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200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