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学员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
公安院校的学员是我国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大学生,又是祖国的预备警官。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未来我国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着祖国的稳定安宁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公安院校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公安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公安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还淡薄。因此,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来解决上述问题,为我国公安队伍输送心理健康、素质过硬、人格健全的合格人才,是本文的根本目的所在。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良好的心境,个体在这种状态下,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特征、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正常的适当的调控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目前公安院校学员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本文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定量调查显示,公安院校大学生在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六个指标上的分数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其中以强迫、敌对、偏执、精神病四项为甚;调查还得出约27.49%的公安院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公安院校教育工作的经验进行定性分析认为,公安院校学员心理健康存在的具体问题有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对警务化管理和警营生活难以适应四大问题。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反面的,主要原因存在与社会、家庭和学校因素之中。
针对上述公安院校学员的心理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本文提出公安院校应从七个基本途径开展学员心理健康教育:一、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二、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咨询服务;三、增加心理学课程,系统讲授心理学知识;四、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广泛宣传;五、帮助大学生完善个体自身调节;六、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此外,公安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过程中,应针对公安院校学员的特点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体现公安院校特色;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员的心理健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