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枣疯病病原鉴定
【摘要】:
植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存在于植物韧皮部筛管细胞中的植物病原微生物。它可引起植物黄化、丛枝、花变叶、矮缩或花器退化等症状,导致粮食、果树、蔬菜、花卉等几百种植物致病。它所引起的病害已遍布世界各地,我国发生也很严重,其危害程度已上升为仅次于真菌、病毒病害的第三大类植物病害。
本研究根据植原体病害的症状学特点,对我国部分省区果树植原体病害进行了病害调查并采样,以基于植原体,16S rRNA,基因设计的通用引物、运用巢式PCR,对其采集到的病样进行了分子生物学检测,以查明该类病害在果树上的发生现状。对采样中检测出来的大连市枣疯病植原体,进行了基因序列分析及计算机模拟的RFLP分析,填补了辽宁省大连地区枣疯病病原鉴定的空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基于植原体,16S rRNA,基因设计的通用引物(R16mF2/R16mR1,及R16F2/R16R2)、运用直接及巢式,PCR,对从辽宁、河南、湖北等果树产区采集到的、100,多个疑似植原体病害的样本,进行了分子生物学检测,仅在辽宁省大连市的枣疯病样本中,出现了植原体特异的扩增条带。
2、对大连市发病较严重的营城子区,进行了枣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调查。该区枣疯病平均发病率为,22%、病情指数,8.67。电镜观察感病叶片的病组织超薄切片,在其韧皮部筛管细胞中发现了典型的植原体细胞。
3、对大连枣疯株系(JWB-DL)的16S rD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该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F661582)为1851个核苷酸。将JWB-DL与NCBI中登录的序列进行Blast,序列比对,结果与属于16SrV,的榆树黄化植原体(GenBank登录号为AF189214)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8%),推断JWB-DL应属于同一个组即榆树黄化组(16SrV)。计算机模拟RFLP分析也表明它属于榆树黄化组(16SrV)。将JWB-DL与所属植原体组中的各亚组代表株系进行16S rDNA序列比对,通过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的聚类分析,表明JWB-DL,与CLY,,植原体同属于16SrV-B亚组。JWB-DL与其它种JWB相比,部分rRNA操纵子序列有所不同,表明JWB-DL是一个独特种。JWB-DL核糖体蛋白基因rplV-rpsC基因的核酸序列与麻纤维丛枝植原体(GenBank号:EF029093)一致,而不同于其它JWB植原体,它代表了一种新的、截然不同的Candidatus Phytoplasma ziziphi植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