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欧美学生汉语框式介词的教学研究
【摘要】:跟印欧语相比,汉语是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所以汉语的特点之一是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意义,其中介词就是汉语虚词中重要的词类之一。在介词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介词结构,即框式介词。汉语和印欧语虽然在句法结构上大体相似,但是由于两者构词和语义表达形态不同,所以这成为欧美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框式介词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汉语中的框式介词与相应的英语介词进行对比,结合欧美留学生汉语框式介词的偏误分析,提出若干教学建议。
本文的研究共分五章,具体如下:
第一章,绪论。着重介绍汉语中框式介词和英语介词在本体方面对比研究概况、汉语框式介词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研究概况,并就框式介词的界定及研究范围、研究内容进行说明。
第二章,汉语框式介词和与之相应的英语介词对比研究。首先就汉语框式介词的界定、构成和英语介词的界定、分类进行调查,然后确定汉语框式介词分类标准,进而对Np类和非Np类两类汉语框式介词和与之相应的英语介词从语义、语用和句法三方面进行系统的比较和分析。
第三章,考察教材中的汉语框式介词。通过考察《汉语水平考试HSK大纲》和杨寄洲的《汉语教程》中的框式介词,对结果进行总结及对比分析。
第四章,汉语框式介词偏误分析。通过收集的语料,提取印欧语系留学生在框式介词词使用方面的偏误实例,划分偏误类型,并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以及教学引导不足等几个方面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
第五章,基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框式介词教学策略。通过考察现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方法,结合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的结论,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框式介词的教学提出若干教学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