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后主乐府诗研究
【摘要】:陈后主诗歌共有99首,乐府诗占据诗歌总量的三分之二。乐府诗作为其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从陈后主乐府诗的乐府诗本事、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诸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分析:第一章陈后主乐府诗的创作背景。第一节在分析汉乐府的创作及其乐府制度的基础上系统地考察了南陈之前乐府诗的创作和乐府制度的建立。第二节主要分析了南陈乐府诗在雅乐多承袭梁代,俗乐的创制逐渐走向了主流化,如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乐府制度与官署的设置与前代一脉相承,但权责更加分明。第三节以陈后主为中心的“东宫文学集团”和“狎客文学集团”,创作以娱乐为目的,没有一定的理论原则和宗旨,大多创作艳丽之曲。第二章陈后主乐府诗的本事考证。第一节是对旧题乐府诗的延续,第二节是自己创立新题乐府诗。乐府诗基本上都是单曲本事,主要来源为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第三章陈后主乐府诗的思想内容。第一节边塞诗为“想象的边塞”,在描绘边塞风光的同时将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边塞诗细腻生动;第二节江南风景诗则是呈现了山水风光与都市景观的宏伟和高大;第三节艳情诗运用“艳情的笔调”大胆的书写了男女之情以及女性的妖娆美,但美好之中始终掺杂着对女性的玩味以及轻艳的描写;第四节宴饮诗更多的体现了陈后主对纵情声乐的需要,在与王公大臣宴饮之外,后主的集会也有女性参与其中,为其乐府诗增添香艳之感。第四章陈后主乐府诗的艺术特点。第一节他将赋题法、渲染的技巧以及想象手法三者巧妙的运用,使得乐府诗富有生气与活力;第二节乐府诗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是吴歌西曲词语的雅化,二是大量的华艳词语的使用,在雅与俗中推动乐府诗的发展。第三节边塞乐府诗书写的更加婉约和哀怨。艳情诗则在吸收北朝率真之气,在创作上具有大胆、直白的特点。第五章陈后主乐府诗对后世的影响。第一节后主对隋唐乐府诗的俗艳绮靡产生了影响,如隋炀帝在描绘女性姿态时,更能凸显女性的妖娆,远超后主;第二节是为初唐乐府诗的格律化树立典范,后主五言乐府诗的格律在“篇幅”“平仄”“粘对”“押韵”“对仗”等方面推动了初唐乐府诗的格律化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使得这一写作要求更加趋向完美。
|
|
|
|
1 |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阳城镇中心小学教师 甘碧霞;欣赏边塞风光,感受报国壮志[N];语言文字报;2020年 |
2 |
本版编辑 内蒙古诗词学会会长 谭博文 内蒙古诗词学会常务理事 王尊德 王旭 龚德谦 内蒙古诗词学会副会长 王月珽 乌兰察布市诗词学会副会长 孙继善 丰川诗社社长 贾来天 兴安盟诗词学会秘书长 高峻昆 呼伦贝尔市诗词学会会长 冯国仁 内蒙古诗词学会理事 靳楷龄 内蒙古翻译家协会理事 瓦·哈斯 鄂尔多斯日报社 苏怀亮;突出边塞草原民族特点 讴歌繁荣和谐内蒙古[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
3 |
唱春莲;宋刻本《乐府诗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
4 |
樊超;边塞情缘草原绿[N];解放军报;2014年 |
5 |
张德芳;西北边塞历史的重要拼图[N];新华书目报;2019年 |
6 |
陈青青;《三边塞上风光》赏析[N];中国文化报;2019年 |
7 |
本报记者 袁兆辉 本报通讯员 吕建全 武丽伟;广武村:边塞唱响旅游欢歌[N];山西日报;2019年 |
8 |
新华社记者 李学勇 李宣良 本报记者 吕德胜 通讯员 熊席麟;新时代的边塞诗篇[N];解放军报;2018年 |
9 |
本报记者 王瑟;新“边塞曲”的生动实践[N];光明日报;2014年 |
10 |
严浩 班晓;边塞上的歌声[N];解放军报;201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