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偏正关系“我+NP”格式研究
【摘要】:“我+NP”格式中“我”和“NP”有三种关系,分别是偏正关系,同位关系和主谓关系。其中偏正关系“我+NP”格式对于留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容易产生偏误的地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交际中出现了偏正关系“我+NP”格式的新用法。因而,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语料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语言本体研究出发,面向对外汉语教学对偏正关系“我+NP”格式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偏正关系“我+NP”格式进行了三个平面的语法分析。句法平面,偏正关系“我+NP”格式的结构类型有直接组合型和领属标记“的”被省写型两种类型,该格式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语义平面,偏正关系“我+NP”格式中的“NP”主要包括四类名词,即指人名词、表示处所的名词、集体名词及表示人的关涉物的名词;“我”与“NP”有两种语义关系,即领属关系和指别关系。语用平面,偏正关系“我+NP”格式受到亲疏原则、定指性原则和移情原则这三项语用原则的影响,该格式具有情感指示功能和语境指示功能。其次,对偏正关系“我+NP”格式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教材方面,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发现教材中对该语言点的解释不够全面,设计的课后习题缺乏针对性,格式复现不平衡;教学方面,通过访谈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及方法,发现一些教师对该语法点的解释较简单,课堂讲解很少涉及该格式的具体用法和新用法,操练形式比较单一。再次,对留学生使用偏正关系“我+NP”格式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查询暨南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搜集相关语料,总结出留学生的偏误类型主要有“的”的误加、“NP”的误用、语用偏误、韵律偏误。原因主要是由于结构助词“的”的过度泛化、简化策略的影响和学习环境的影响。最后,本文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对教师教学和教材编写提出了一些建议。教师教学方面:一要加强隐性教学的力度,培养目的语语感;二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精讲精练;三要循序渐进,分散难点;四要丰富讲练形式,提高学习效率。教材编写方面:一要合理编排偏正关系“我+NP”格式的语法规则;二要增加偏正关系“我+NP”格式的配套练习题;三要与时俱进,收录偏正关系“我+NP”格式的新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