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清代篆书“复古”之风研究

宁楠  
【摘要】:清代篆书的“复古”之风对清代书法史影响较为深刻、波及面较广,这种现象改变了唐宋时期以来篆书少人问津的局面,导引了对古代碑刻的复古与创新,使篆书家的创作风格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开创了传统书法的新格局。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学研究的方法,以客观资料为依据,对清代篆书“复古”之风进行深化性研究,第一部分从清代初期、中期、晚期来分别论述篆书的发展情况,通过对清代书坛少数篆书家的状况进行分析概述,反映清代篆书从少人问津到逐渐受世人重视最后走向繁荣的情况。第二部分重点从清代篆书“复古”中的传承、革新、学术渗透和“由复古到出新”四个方面梳理清代篆书发展脉络中的重要书家及其篆书风格演变。通过系统深入的分析整理、由微观到宏观的归纳总结,揭示清代篆书“复古”的艺术现象的内在规律。第三部分以客观资料为依据,通过整理、分析、归纳的方法,从清初学术思想转变、考据学和文字学兴盛、篆刻艺术以及书写工具四个方面的影响分析出了清代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篆书“复古”的审美祁尚的原因。第四部分总结了清代篆书“复古”的意义及影响。清代篆书“复古”之风的兴盛,使篆刻艺术获得极大的发展。除此之外,清代碑派书法的兴起,也是以篆书的复兴为先导。由于清人强调对古法的回归与认同,具体到篆书的书写方面则是改变宋以后篆字结构不合六书谬误丛生的局面,同流风时弊拉开了距离,走出了一条“尊古尚碑”的自新之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响;王立东;;李阳冰中兴篆书[J];青少年书法;2006年11期
2 方匡水;;论篆刻发展与书法的关系[J];湘南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孙铁成;;浅谈篆书幅式[J];书法赏评;2007年05期
4 何怀德;承传与嬗变[J];文史天地;2002年11期
5 衡正安;;试论何绍基篆书[J];中国书画;2008年03期
6 滕绍箴;清代满文篆书之管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7 刘永超;;赵力志的鸟虫篆书法赏析[J];魅力中国;2009年03期
8 罗勇来;杨沂孙与清代篆书[J];书画艺术;2005年03期
9 顾铁山 ,蔡宝满;迁西东寨发现窖藏钱币[J];文物春秋;1991年03期
10 何邦贵 ,侯桂芳;庆阳出土的宋代钱币窖藏[J];甘肃金融;1998年05期
11 方孝坤;简牍文字及其文化价值[J];丝绸之路;1999年S1期
12 王慧珺;;品邓石如篆书中的隶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13 黎凤歧;;“宣和元宝”钱中的珍品——篆书长宣[J];收藏界;2009年06期
14 陈燕青;;丁仃篆书的用笔之道——福建当代书画家系论之一[J];福建艺术;2009年04期
15 李锋;;清代小篆书家的表现技法管窥[J];大众文艺;2011年06期
16 曾广;读张子明临吴让之《三乐三忧帖》[J];青少年书法;2004年06期
17 叶淑穗;铜镜和瓷碗的由来[J];鲁迅研究月刊;1989年09期
18 刘卫鹏;咸阳出土后赵“丰货”钱[J];西安金融;1996年05期
19 刘振铭;;篆尚婉而通[J];青少年书法;2003年08期
20 熊选德;秦汉瓦当文字的美学特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炳文;;满文篆书的形成与发展[A];纪念满文创制4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C];2009年
2 吴之江;;浅论秦代篆书与隶书演变[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霍松林;;《邱星作品集》序[A];杜牧文学成就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学斌;;清水见底,明镜照心[A];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湖北 荆州)论坛文集[C];2007年
5 贾敬颜;;契丹文[A];中国民族古文字[C];1982年
6 江建;谢四海;余夏红;徐劲松;;六朝武昌城护城壕出土钱币及相关问题探讨[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四期[C];2005年
7 赵复雄;;乡土建筑中的汉字文化[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8 陈丽新;;黄石市西塞山宋代钱窖出土的几枚珍钱[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一期[C];1999年
9 董良义;;向《中国钱币大辞典·北宋卷》进一言[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08陕西省钱币学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晏行文;;一枚罕见的合背钱[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一期[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梦霞;元代篆、隶书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2 赵宏;试论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繁盛[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金梁;明代书学铨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奎河;绵延与积淀[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天琪;隋唐墓志盖题铭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6 徐海;赵之谦篆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7 杨涛;东晋“新体”书法成因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8 辛勋;论朝鲜后半期书法艺术的发展[D];复旦大学;2009年
9 周延;弘一书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10 杜浩;同构与冲突[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铁刚;东汉篆书碑额书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江健;元代篆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超;清乾嘉时期篆书综合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宁楠;清代篆书“复古”之风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5 王志;民国篆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延旭;浅谈邓石如的篆书风格在书法创作中的影响及应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7 莫鞠聪;先秦篆书的形式秩序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娟;刘自椟书学精神及其现代意义[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9 张静;从秦汉小篆看摹印篆的产生和发展[D];河南大学;2009年
10 王兴国;试论当代书法中的篆书创作[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坤山;大气豪宕 古朴苍茫[N];中国艺术报;2009年
2 记者 周东伦;菏泽市首届篆书篆刻刻字艺术展开幕[N];菏泽日报;2010年
3 赵熊;篆刻、书法与文字[N];中国艺术报;2004年
4 张健初;《中国古代书法———篆书》邮票:爱也不敢深爱 恨也不愿真恨[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5 张志和;周秦时期的篆书——石刻文字[N];中国文物报;2001年
6 彭利铭 骆建宏;厚今而不薄古 基中而可融洋[N];中国艺术报;2007年
7 杰平;刚健婀娜邓石如[N];中国商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范昕;筑起天梯的是磐石还是泡沫[N];文汇报;2011年
9 苗红;桃花岁岁红 友谊年年新[N];文艺报;2009年
10 樊中岳;学者的风苑 古朴的风格[N];长江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