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借贷资金形式的社会学研究
【摘要】:民间借贷研究是经济学和社会学均有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论文借助个案研究访谈,从社会资本理论以及差序格局理论的视角对我国民间借贷资金形式进行了分析,以深入剖析民间借贷的商业模式。将社会学的差序格局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引入到民间借贷的研究中,尝试从社会学的角度认识我国民间借贷活动的现状及所存在问题,提出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民间借贷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民间借贷活动的长效、有序、合理发展。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民间借贷概况。(1)我国民间借贷主要体现为个人直接借贷、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企业间的变相集资和企业间的借贷三种类型。(2)区分了我国民间借贷资金形式的三种类型:无息借款形式、有息借款形式、高利贷形式。(3)依据无结构访谈材料,形成本文研究的材料基础——个案介绍。(4)我国民间借贷同时具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具体而言,民间借贷的积极作用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民间借贷有利于调节社会资金配置。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民间借贷的市场调节性更加明显。第二,民间借贷打破垄断,推动金融改革、创新。第三,民间借贷有利于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第四,民间借贷有利于弥补个人社会资本的不足。民间借贷的消极作用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民间借贷引发了社会失信问题。第二,民间借贷会引发社会冲突。第三,民间借贷易与黑恶势力联系起来,增加社会不稳定性。第二部分,结合社会资本理论以及差序格局理论,从宏观视角分析了差序格局下我国民间信任格局的形式特征与结构特征。基于中国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特征,我国民间借贷呈现出独特的信任格局形式特征与结构特征。差序信任格局是我国民间信任格局的形式特征。我国差序信任格局具有自身的结构特征,这种结构特征突出的表现为从人际信任向制度信任扩展机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伴随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型,中国民间借贷的差序信任格局正在消解,与之相对立的团体信任格局需要得到重视并需要被积极有效的构建起来第三部分,结合社会资本理论以及差序格局理论,从微观视角分析了中国当代差序格局新变化趋势下个人社会资本模式的运行逻辑。探析了现代社转型趋势下个人社会资本运作模式现状以及呈现方式。现代社转型趋势下个人社会资本运作模式伴随中国社会转型而发生变化。(1)社会互助网络力量减弱,互惠互利合作模式逐渐取代了互助的合作模式。(2)传统道德及宗族关系式微,民主法制逐渐成为社会整合的首要力量。转型期间民间借贷领域社会民主法治理论仍待强化,以明确民间借贷的合法性及规范性。第四部分,从五个方面总结全文,并从学理层面及实践层面尝试性的指出了未来更进一步的研究可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