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理论与实证分析——以欠发达地区为例

刘海燕  
【摘要】: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以经济发展为指导思想的传统生产方式逐渐被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的新生产方式所取代。进而如何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测度成了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又一个前沿课题。 改变传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宏观角度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通过综合评价找出区域间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差距;微观角度即从社会生产主体和社会消费主体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来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影响指标体系的测度,比较详尽的反映影响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因子。 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研究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从生态环境的严酷程度和资源短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制约的严重程度来讲,欠发达地区对它的需求迫切程度则要比发达地区高,广大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程度更严重——大部分资源在发达地区资本的掠夺性开采中被耗竭,对这些地区来说,他们不仅面临传统发展的问题,而且也面临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本文以欠发达地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的实证研究。 本文所界定的我国欠发达地区为中部——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和西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和广西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之所以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并作为研究对象,一是由于这两个地区具有欠发达地区的基本特征;二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为开发的对象,而中部地区在这个战略中是桥梁,二者相互依托。 通过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得出影响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1.产业结构不合理;2.资金、技术的匮乏;3.资源利用不合理;4.基础设施不完善;5.观念落伍,市场意识缺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淑芬;赵国浩;;欠发达地区应用型技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学学研究;2009年07期
2 杨省贵;顾新;;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基于后发优势理论[J];科技与经济;2011年04期
3 高曙光,臧玉希,刘玉英;略谈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途径[J];科学与管理;2001年02期
4 向胤道;欠发达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J];软科学;2002年06期
5 杜蕾;;欠发达地区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屠高;唐德善;;欠发达地区的制度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8期
7 陈丽蓉;;论欠发达地区的数字图书馆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7期
8 曹子玉;;浅谈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如何走向市场[J];科技信息;2006年07期
9 杨仁发;肖高明;;欠发达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J];科技广场;2007年04期
10 杨捷权;;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工作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1期
11 沈惠新;;欠发达地区中心村规划建设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9期
12 刘小毛;;提高农民素质是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J];科技资讯;2007年35期
13 李春梅;张汝根;;大兴安岭地区的产业集群构建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0期
14 梁一青;;欠发达地区如何走科技创新之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19期
15 熊平园;龚志坚;;横向税收竞争的博弈分析[J];消费导刊;2008年16期
16 王晓同;;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08年09期
17 杨燕;;欠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开展地区信息服务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02期
18 姜彦彦;吴君民;魏晓卓;;江苏省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性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8期
19 裴燕林;;高职院校图书馆为欠发达地区服务的思考——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02期
20 张海山;;欠发达地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舒;;从日本欠发达地区开发政策看中国西部大开发[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2 卢剑;;欠发达地区农村牧区城镇化的困境与出路——以内蒙古为例[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凡兰兴;;对欠发达地区农业规模经营问题的探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4 刘修礼;;提高欠发达地区农产品竞争力的策略思考[A];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应中;;欠发达地区师专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初探[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杜立中;马晓路;Nalini Singhal;Khalid Aziz;Douglas D.McMillan;;标准化的新生儿急诊处理项目(ACORN)在浙江欠发达地区的实施经验[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7 张占仓;蔡建霞;;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作用机理研究——以河南省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姜先光;;“五合章”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自理[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9 陈世昌;陈红;;我国欠发达地区生态经济建设机制和有效途径[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邓元时;;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公共服务分析[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颖丽;欠发达地区吸纳科技人才机理及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杨凌;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淑华;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廷勇;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测度与实证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5 张庆滨;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肖慈方;中外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陈泽明;欠发达地区企业跨国经营理论与战略——以中国西部为例[D];中南大学;2003年
8 吴丹;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及其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9 韩艳红;我国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彭兵;政府主导的乡村社区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燕;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理论与实证分析——以欠发达地区为例[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2 肖武;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胡海波;我国欠发达地区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4 刘东辉;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研究——以辽宁朝阳地区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5 盛祖淳;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曹大宏;欠发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监控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蒋正洪;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劲松;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9 蔡彤;欠发达地区农村普惠金融运作模式探索[D];兰州大学;2011年
10 俞荣建;我国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系统耦合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江夏;欠发达地区更有紧迫感[N];人民日报;2000年
2 郭健 林海(作者单位:安徽省金寨县人事局);欠发达地区县级人才市场建设浅谈[N];中国人事报;2007年
3 方青云王龙玉;做大做强五金产业 带动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N];金华日报;2007年
4 迟明霞;中小企业需放水养鱼[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5 记者 苏晓春实习生 孙湫词;欠发达地区是我省发展的潜力所在[N];浙江日报;2007年
6 王瀛波;发展县域经济 促进富民强县[N];浙江日报;2007年
7 中共南澳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卢淳杰;欠发达地区降低发展代价解放思想是关键[N];南方日报;2008年
8 中共滨海县委常委 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党工委书记 王晓明;善于把握重大机遇 实现更好更快发展[N];江苏经济报;2009年
9 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 刘江洲;关于欠发达地区农信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考[N];永州日报;2009年
10 张全明;关于促进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的调查与思考[N];金融时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