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泡刺激素与上皮性卵巢癌移植瘤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
卵巢癌是最致命的妇科恶性肿瘤,尽管其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仅占3%,但其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卵巢癌在女性56~60岁期间发病率较高,其中上皮性卵巢癌(EOC)约90%。据统计大部分患者常在肿瘤已发展至晚期时才获得诊断,所以尽管在卵巢癌的手术及化学治疗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突破,但是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30%~40%。因此,探讨EOC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以便早期发现并预防EOC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些年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75岁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与美国相比较高,约为23%。随着对卵巢肿瘤的病因学研究的深入,多产、口服避孕药妇女的卵巢癌发病率有所下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已实行数十年,多数妇女仅足月妊娠一次,且多以宫内节育器避孕,这一因素可能直接影响女性内分泌调节,从而引起卵巢癌发病率的差异。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长期处于高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环境下,这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存在着联系。
近20年来大量体外研究结果表明,FSH可能与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细胞的迁移、侵袭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均相关,但体内实验的相关报道甚少,既往在体内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 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 LH)对卵巢癌并没有直接的促进增殖作用,但可通过诱导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卵巢癌中VEGF细胞分泌的方式来达到促进卵巢癌增殖的目的,在实验中表现为剂量依赖效应。在体内实验中研究FSH与卵巢癌的关系,了解其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预防和治疗卵巢癌的新方法。
【方法】
将低分化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HO8910细胞株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连续传代,将细胞浓度调整为5×10~8个/L,以0.2 ml/只的剂量分别注射于所有裸鼠皮下。雌性裸鼠15只,周龄为4~6周,体重19~22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低剂量FSH组和高剂量FSH组。每天分别给予3个组裸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低剂量FSH 3IU/d、高剂量FSH 10IU/d,连续注射42天。每隔3天观察裸鼠状态,用游标卡尺测量裸鼠皮下肿瘤的增长情况,并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称量裸鼠体重。给药42天后应用摘除裸鼠眼球方法收集裸鼠血液,采集血清,测量裸鼠血液中FSH浓度。乙醚麻醉后取出皮下移植瘤称重,将肿瘤组织切片、染色,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血管形成相关因子、细胞生长刺激因子受体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实验结果以(?)±s表示,使用统计软件SPSS 13.0处理,肿瘤的生长曲线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在FSH给药组裸鼠体内的FSH浓度均升高明显,血药浓度可达绝经后水平。
2.高剂量FSH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体积与质量明显大于生理盐水组及低剂量FSH组裸鼠,低剂量FSH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体积也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裸鼠体重增加无明显差异。
3.FSHR在3组裸鼠移植瘤中均呈阳性表达,其中FSHR表达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但高FSH环境下FSHR呈高表达。
4.卵巢上皮癌移植瘤用VEGF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见肿瘤细胞、间质细胞、多核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均表达VEGF。高剂量FSH组中VEGF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低剂量FSH组及生理盐水组,低剂量FSH组VEGF阳性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FSH与卵巢癌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FSH对卵巢癌移植瘤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FSH的浓度改变与FSHR的表达阳性程度相关,呈剂量效应。FSH通过对VEGF阳性表达率的提高来间接促进卵巢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