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摘要】: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多元醇为反应溶剂,二氯化锰为锰源,聚丙烯酸为表面活性剂的液相反应体系,通过低温下注入氢氧化钠,高温下粒子成核生长的方法一步制备出单分散于水中的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并且通过简单的调变注入氢氧化钠的量或者反应时间对生成的四氧化三锰的粒子尺寸进行精确地控制,并对制备的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进行了磁性表征(第二章)。同样通过多元醇的体系,不使用表面活性剂,制备出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并制成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的玻碳修饰电极,对其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有效地表征。循环伏安和安培伏安的测试结果表明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的电化学催化有着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短的响应时间。这些为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形成电化学传感器开辟了新的途径(第三章)。
|
|
|
|
1 |
何秋星,陈权启,黄可龙;四氧化三锰磁性材料制备[J];韶关学院学报;2002年09期 |
2 |
汤林,陈权启,黄可龙;水热法四氧化三锰超细粉体的研制与表征[J];矿冶工程;2003年02期 |
3 |
陈飞宇,梅光贵,谭柱中;硫酸锰溶液制备电子级四氧化三锰的研究[J];中国锰业;2003年03期 |
4 |
汤晓壮,谭柱中,潘其经;用金属锰粉湿法制取四氧化三锰的理论和实践[J];中国锰业;1997年01期 |
5 |
曾克新;中国四氧化三锰工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锰业;2003年04期 |
6 |
潘其经;四氧化三锰的性质、用途及质量标准[J];中国锰业;1998年02期 |
7 |
张野;四氧化三锰超细粉体的制备[J];金属矿山;2001年07期 |
8 |
易有刚;贵州松桃锰矿四氧化三锰工程破土动工[J];中国锰业;2000年03期 |
9 |
周日新;;超细球形四氧化三锰的制法与用途[J];中国锰业;1990年02期 |
10 |
William C. laughlin;覃事彪;;制备高纯四氧化三锰的方法[J];中国锰业;1990年05期 |
11 |
陈权启,汤林;催化氧化法制备高比表面四氧化三锰[J];贵州化工;2002年04期 |
12 |
徐修平;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四氧化三锰中铅的研究[J];矿业快报;2005年03期 |
13 |
高甲友;催化极谱法测定锰和四氧化三锰中痕量硒[J];冶金分析;2003年01期 |
14 |
吴义添;;四氧化三锰的制备、性质、结构和用途[J];中国锰业;1990年01期 |
15 |
陈本忠,徐建中,陈爱群;四氧化三锰对电解金属锰质量要求浅析[J];中国锰业;1998年02期 |
16 |
余侃萍,黄宝贵;四氧化三锰中锰的存在价态及浆状试样的分析方法[J];矿冶工程;2004年01期 |
17 |
周荷英;高纯四氧化三锰的制造方法[J];中国锰业;1996年03期 |
18 |
钮广安,张静;湿法制备高纯Mn_3O_4的新工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19 |
;环境保护[J];中国锰业;1992年01期 |
20 |
曾克新;;我国四氧化三锰生产现状及发展预测[J];中国锰业;2006年01期 |
|
|
|
|
|
1 |
张昭;彭少方;;湿化学法合成四氧化三锰粉末[A];第四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
2 |
崇左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覃作标;蓝家珍;宾银燕;苏毅;;崇左市锰业精深加工发展研究[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