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和四唑杂环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
【摘要】:本论文是在水热和溶剂热条件下,以1,2,4-三唑(Htrz)和四唑乙酸(Htza)为配体进行了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并对该体系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条件如:金属源、溶剂、温度、时间、pH值及添加剂等进行了系统考察。成功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化合物,利用单晶x射线、粉末X射线、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为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积累了有价值的原始数据。
在第二章中,以Htrz和刚性多羧酸(4,4’-联苯二甲酸,2’,4-联苯二甲酸,1,2,4-苯三甲酸和均苯四甲酸)为配体合成了六个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其中化合物1,3,4,5和6均为三维骨架结构,金属中心Zn(Ⅱ)通过三唑配体连接成不同的多核金属簇,这些簇进一步拓展成具有不同结构的一维棒状次级结构,该次级结构单元通过不同的刚性多羧酸配体连接成三维骨架结构。化合物2是二维层状结构。在化合物1和4中形成的[Zn4(μ4-O)(trz)2]4+和[Zn4(trz)3]5+簇在金属三唑体系中第一次被合成。化合物1是以[Zn4(μ4-O)(trz)2]为基元形成一个二重穿插的金刚石结构。化合物2是以[Zn2(trz)2]为基元形成一个6-连接的hxl拓扑结构。化合物3和4是(3,8)-双连接的tfZ-d拓扑结构,分别以[Zn5(trz)4]为基元和[Zn4(trz)3]为基元。化合物5是(4,12)-双连接的{(32.44)(38.424.524.610)}拓扑结构以[Zn7(trz)6]为基元。化合物6是(4,6)-双连接的{44.610.8}{44.6}拓扑结构。化合物1-6在室温下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可能成为潜在的荧光材料。在第三章中,以Htza为配体合成了两个铅的金属有机聚合物。化合物7是通过弱键形成三维超分子的骨架结构。化合物8是Pb(Ⅱ)和三桥联Cl-形成的二维无机层通过四唑乙酸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在第四章中,以Htrz和Htza为添加剂,合成了两个铅的化合物。化合物9为三维无限网络结构,配体呈现三种配位模式。化合物10是3-连接二维骨架结构。同时还讨论了弱键对化合物7-10整体结构的影响。
|
|
|
|
1 |
杨如义,郑能武,许海涛,李正全,金祥林;配位聚合物[Nd_2(C_8H_5NO_4)_3·4H_2O]_∞的单晶结构[J];科学通报;2002年20期 |
2 |
刘晓杰;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的光限幅特性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3 |
张蓉仙,马敏,董振益,沈小平;三维氰基桥联Cu(I)配位聚合物的模板合成和晶体结构[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3年05期 |
4 |
肖洪平;含对苯二甲酸根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表征[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
5 |
程采,高洪苓,程鹏;一维梯子状配位聚合物[Na_3Er(2,6-PDA)_3]·11.5H_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J];无机化学学报;2004年10期 |
6 |
李浩宏,陈之荣,李俊篯,黄长沧,肖光参,连照勋,胡晓琳;有机-无机杂化配位聚合物{[C_(12)H_(28)N_2][(Pb_3I_8)(DMF)_2]·2DMF}_n的晶体及电子结构[J];化学学报;2005年08期 |
7 |
张必松,应桃开;异双桥二维镍(Ⅱ)配位聚合物_∞~2[Ni(μ-4,4'-bpy)_(2/2)(μ-L)_(4/2)](HL=2-indolyl-formic acid)的水热合成和晶体结构[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04期 |
8 |
陈军,张中,徐伟,宋友,王志林;一个新的三维配位聚合物Na[Cu_2(malonate)_2]·(ClO_4)·(H_2O)_2的合成与表征(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05期 |
9 |
陈友存,刘光祥,周宏,任小明;双金属层状配位聚合物{[ML][Fe~ⅡFe~Ⅲ(ox)_3]·1.5H_2O}_∞的合成和波谱表征[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年05期 |
10 |
卢文贯,刘宏文,彭翠红,冯小龙;二维网状铜髤配位聚合物{Cu(μ_2-C_(10)H_8N_2O_3)(μ_2-C_6H_(12)N_4)_(1/2)}_n的合成和晶体结构[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03期 |
11 |
刘志敏,蒋毅民,蔡金华;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Cu_3(TFSSB)_2·(H_2O)_4·4H_2O]_n的合成和晶体结构[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05期 |
12 |
杨如义,郑能武,许海涛,李正全;Pr(Ⅲ)和5-氨基间苯二甲酸的配位聚合物的水热合成和单晶结构研究[J];化学通报;2003年07期 |
13 |
于杰辉,别海英,徐吉庆,王铁钢;中性铜(Ⅰ)卤结构单元及其配位聚合物化学[J];无机化学学报;2004年11期 |
14 |
李传碧,徐吉庆,张丽娟,孙英华,苏畅,王铁刚;[Cu_3(μ_(10)-bta)(μ_2-C_2O_4)(H_2O)_2]_n的水热合成与结构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5期 |
15 |
李婧,周建豪,李一志,陈学太;聚合物[Zn(pht)(pzH)_2]_n的合成,晶体结构与荧光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2004年07期 |
16 |
李纲,李子峰,司芳,车得基;铜的一维配聚物和双(μ-硫)桥联二聚物的磁性研究(英文)[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4期 |
17 |
关怀民,童跃进;Ni(Ⅱ)与壳聚糖的配位作用及其催化性质的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1997年02期 |
18 |
邹志红,樊健;含4’-(1-咪唑基-亚甲基)苯甲酸盐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19 |
李宝龙;第一个混合价一维链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英文)[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20 |
陈友存,刘光祥,任小明;双金属层状配位聚合物{[NO_2BzQl][MCr(ox)_3]}_∞的合成、光谱表征和磁性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