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非线性系统的金沙江攀西河段水系形态及泥石流危害研究

张晨  
【摘要】:论文以“层次分析法”、“粗糙集理论”、“熵权法”及“分形理论”等非线性数学方法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以3S技术和Matlab编程为实现手段,对金沙江流域的泥石流进行详细的解译、特征参数统计和实地考察。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重新提出一套全新的方法对泥石流的危险度、活动强度等危险性指标进行评估,并以此为基础从形态学、运动学和能量学的角度对泥石流的危险性指标与其他特征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论文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赋权重方法。首先使用粗糙集理论对层次分析法进行优化,排除了不必要的干扰,从而避免了计算方法引起的数据随机性。进而使用熵权法计算出影响因素的主观权重。利用一个距离函数的新概念来计算权重的分配系数,从而计算出最终的因子权重值。接着提出了一套新的活动强度量化标准,使泥石流活动强度的表达可以更加的形象、具体。得到了泥石流的危险性指标之后又引入分形理论并结合GIS系统对泥石流的三维水系形态参数进行量化处理,以三维水系分形维的形式表达出来。整个计算过程都是由Matlab程序实现的。通过分析泥石流的危险度、活动强度及泥石流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一套新的危险度、活动强度判断依据,使用现场调查的重点泥石流沟进行验证,验证的结果证实了上述理论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希林;陈宜娟;;泥石流风险区划方法及其应用——以四川西部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0年04期
2 蒋忠信;西南山区暴雨泥石流沟简易判别方案[J];自然灾害学报;1994年01期
3 张友谊;胡卸文;吕小平;王华;;柳洪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其防治对策[J];铁道建筑;2007年03期
4 罗向奎;陈鹏;;重庆市泥石流特征及防治对策[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5 A.E.Scheidegger;艾南山;;武都地区的滑坡和泥石流[J];水土保持学报;1987年02期
6 陈循谦;;云南小江流域的泥石流灾害[J];灾害学;1990年02期
7 文安邦,张信宝,张一云,徐家云,白立新;云南东川泥石流沟与非泥石流沟~(137)Cs示踪法物源研究[J];泥沙研究;2003年04期
8 陈宁生;崔鹏;刘中港;韦方强;;基于黏土颗粒含量的泥石流容重计算[J];中国科学E辑;2003年S1期
9 李泳;刘晶晶;陈晓清;胡凯衡;;泥石流流域的概率分布[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庾莉萍;;东川红土地:激情燃烧的召唤[J];防灾博览;2008年02期
11 卢铖昀;王士革;汪阳春;严冬春;林明安;;四川省宁南县石洛沟泥石流灾害及防治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3期
12 张建奇;;燕儿沟泥石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09年01期
13 ;热点追踪[J];新建筑;2010年05期
14 李阔;唐川;;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进展[J];灾害学;2007年01期
15 原立峰;周启刚;马泽忠;;支持向量机在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年04期
16 刘希林;陈宜娟;;泥石流点密度和面密度对区域泥石流危险度的影响——对比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2期
17 孙泽峰;周申立;薛娜;徐波;;邛海流域泥石流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16期
18 孙黎丽;李波;刘江波;;云南省大关县泥石流形成条件及防御对策研究[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年04期
19 原立峰;;基于SVM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2期
20 刘兆文;魏明建;葛永刚;李东旭;潘宝林;;蒋家沟流域现代泥石流物质选频光释光特征初步研究[J];核技术;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兴;刘章军;;基于模糊概率的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俊杰;;泥石流地区隧道位置选择[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3 炎杉杉;张伟兵;杨志勇;;汶川地震引发泥石流的特征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1年卷(下册)[C];2011年
4 康志成;杨仁文;;泥石流的动力地质过程[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5 严璧玉;;成昆铁路北段峡谷区潜在型泥石流[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6 田孝诚;徐勤;;对我国北方山区铁路泥石流的初步认识与选线体会[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7 王宇丰;;遥感技术在成昆铁路沙湾至泸沽泥石流普查与动态研究中的效果[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8 柏永岩;彭静;;绵竹清平文家沟泥石流监测方案设计[A];2011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金宝森;;浅谈我国泥石流分布情况与防治——民政部门应对舟曲泥石流所采取的措施[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10 马喜;;河南省泌阳县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晨;基于非线性系统的金沙江攀西河段水系形态及泥石流危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鑫;基于3S技术的汶川强震区潜在突发性泥石流危险性区划及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江川;泥石流数学模型构建及危险性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苏志满;泥石流灾变控制与模型化分析方法[D];中南大学;2011年
5 樊赟赟;泥石流动力过程模拟及特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陈中学;粘土颗粒含量对蒋家沟泥石流启动影响及成灾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7 孟凡奇;基于GIS的泥石流预测预报[D];吉林大学;2011年
8 秦军;铁路泥石流多时相遥感技术及动态信息提取[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黄芮;基于PPA的乌东德水电站库区泥石流流速模型建立与计算[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邓辉;高精度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龙;乌东德水电站库坝区驾车河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D];吉林大学;2010年
2 易静;泥石流对成兰铁路镇江关车站影响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鲁科;泥石流暴发频率与其形成区岩性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丽;汶川重灾区潜在泥石流遥感图像解译和信息提取[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巧刚;密云西北部山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任金龙;基于支持向量的铁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志为;地震灾区泥石流启动机制研究及危险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杨麒麟;北京怀柔长园沟泥石流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耿佳弟;甘洛县矿区乐日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李雅辉;基于流域尺度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立彬;专家:泥石流防不胜防,因此须防上加防[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杨建 罗会江 记者 刘云云;映秀红椿沟泥石流应急治理主体工程完工[N];四川日报;2011年
3 刁建钟 李莉莎 记者 刘小波;135地质队 完成地质灾害勘查[N];泸州日报;2008年
4 记者 赵梅;舟曲泥石流监测预警项目建设启动[N];甘肃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高文;重回清平[N];农民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罗会江 本报特约记者 金光;攻克世界难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刘维;用责任为大地疗伤[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代林;600米断道上的10日拼搏[N];四川日报;2011年
9 记者 朱国亮 宋常青 王艳明;月圆村村民:想明白了,也站起来了[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徐连欣;泥石流瞬间暴发的灾难[N];兰州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