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碳包覆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结构及磁性能研究

吴爱兵  
【摘要】:碳包覆磁性纳米颗粒作为一类新型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碳包覆层不仅能够对纳米磁性颗粒起到保护作用使之免疫于外界环境的侵蚀而保持其固有的性质,而且能够赋予磁性纳米颗粒以新颖的性质,如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碳包覆磁性纳米颗粒不仅在磁性记录介质、铁磁流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在生物传感器、靶向药物载体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为止合成碳包覆磁性金属纳米颗粒的方法包括电弧放电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热解法、聚能法和爆炸法等,尽管每种方法都有优缺点,但是这些方法大多需要较高的能量和复杂的实验装置,导致了繁琐的实验操作和较高的成本,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发明一种简单而高效的合成碳包覆纳米金属颗粒的方法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论文综述了碳包覆磁性纳米颗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介绍了这类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还可应用于具有阻燃性的热塑性塑料和耐火材料的合成等。据相关文献报道,三聚氰胺既可以作为氮化剂也可以作为碳化剂。在此基础上,我们发明了一种新颖而简单的以三聚氰胺为碳源的热解法来合成碳包覆磁性纳米颗粒。这个方法的实质是三聚氰胺和金属氧化物之间发生的固态复分解反应。此方法中我们以水热法制备的纳米氧化物或复合物纳米颗粒作为金属或合金的前驱体,通过与三聚氰胺在高纯氮气氛中高温条件下的固态复分解反应成功合成出一系列碳包覆纳米磁性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拉曼(Raman)光谱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测试。主要工作如下: 1、我们以一步水热法制备的Fe/Fe3O4纳米复合物为金属前驱体,用三聚氰胺作碳源在600-700℃的温度范围内合成出了碳包覆的Fe/Fe3C纳米复合物。TEM和HRTEM表征结果说明:600℃产物颗粒分散于无定形碳基质中;650℃产物为接近球形的石墨包覆的纳米颗粒;700℃产物为石墨包覆的纳米棒。我们根据相关文献报道提出了具有不同微观结构和形态的产物的可能的形成机理,同时对合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反应进行了归纳和解释。另外在利用XRD对产物相组成分析的基础上,对产物的磁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2、在上一步合成碳包覆的Fe/Fe3C纳米复合物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成功合成出了碳包覆金属Fe单质纳米颗粒。另外我们分别以水热法制备的纳米复合物Fe/Fe3O4、氧化物Co3O4和NiO(经过进一步煅烧得到)为各自金属前驱体,用三聚氰胺作还原剂和碳源合成出了碳包覆金属Co、Ni纳米颗粒。根据XRD分析结果我们将在不同温度条件(650-750℃)下合成的碳包覆金属Co、Ni纳米颗粒样品进行对比发现:没有金属碳化物Co3C、Ni3C的生成。根据文献我们对此进行了解释。除了利用TEM和HRTEM观察确认碳包覆纳米颗粒的石墨壳的存在外,我们还用拉曼(Raman)光谱测试进一步研究了石墨的结晶性。利用VSM在室温条件下测试样品的磁性能,分别探讨了不同温度条件所得的碳包覆金属Co、Ni纳米颗粒样品磁性能的变化。 3、用一步水热法分别制备的掺杂不同量的Co和Ni的铁钴合金/钴铁氧体、铁镍合金/镍铁氧体纳米复合物为合金前驱体,用三聚氰胺作还原剂和碳源在较低的温度(650℃)条件下合成出了具有不同Co/Fe、Ni/Fe比例的碳包覆合金Fe-Co、Fe-Ni纳米颗粒。另外在合成碳包覆的Fe/Fe3C纳米复合物的基础上,改变反应条件探讨是否有Co或Ni取代的碳化铁(Fe, M)3C (M=Co或Ni)相的生成。XRD表征结果说明产物依然为合金(无碳化物等杂相存在)。从热力学观点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证明。根据由VSM对样品的室温磁性能测试结果,我们分别研究了碳包覆合金Fe-Co、Fe-Ni纳米颗粒样品的磁性能随Co/Fe比和Ni/Fe比的变化规律。 4、用一步水热法分别制备的掺杂不同量(0.1-0.4)的La或Nd的铁钴合金/钴铁氧体纳米复合物为合金前驱体,用三聚氰胺作还原剂和碳源在高温(700或800℃)条件下合成出了碳包覆的掺杂稀土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XRD表征结果显示La与Fe、Co形成体心立方(bcc)结构的合金,而Nd以氧化物Nd2O3的形式存在。根据由VSM对样品的室温磁性能测试结果,我们探讨了碳包覆的掺杂稀土La和Nd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的磁性能随稀土La或Nd掺杂量的变化规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成魁;杜春风;严彪;;磁性铁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性能与应用进展[J];无机盐工业;2009年11期
2 刘云芳;迟伟东;刘博;沈曾民;;负载纳米铁颗粒的碳纳米球的制备及磁性能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吴章奔;牛培利;邹志宇;于荣海;;热处理工艺对共沉淀CoFe_2O_4纳米颗粒的缺陷和磁性能的影响[J];金属功能材料;2011年04期
4 邵艳秋;杨军;任玉兰;;阳离子取代石榴石铁氧体纳米材料磁性能研究[J];硅酸盐通报;2008年05期
5 杨贵进;李玲;;CoFe_2O_4纳米颗粒的共沉淀法制备及其磁性能[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8年11期
6 冷亮;孙康宁;赵琰;;水热熟化对Fe_3O_4纳米颗粒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2008年10期
7 赵娟;关彪;陈刚;王贵;;不同晶粒尺寸的(La_(0.47)Gd_(0.2))Sr_(0.33)MnO_3纳米颗粒磁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11期
8 李晓园,祝要民,宋晓平,陈强;SmFe纳米颗粒磁性能研究[J];金属功能材料;2003年01期
9 王文梅;孙传尧;;纳米稀土铁氧体磁性颗粒的制备研究[J];稀有金属;2007年01期
10 徐超;卢佃清;刘学东;周朕;杜敏生;;Ni_(1-x)Co_xFe_2O_4铁氧体纳米粉末的磁性能和微波吸收特性[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11 安静;何峻;赵栋梁;柳忠元;;MnO_2包覆Co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J];功能材料;2010年06期
12 倪哲明;张峰;胡军;钟立军;;具有核壳结构的金属软磁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3 白雪莲;都基焱;吴斌;于旭东;房凌晖;于伟;;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及生长研究[J];材料导报;2011年02期
14 陈晓芸;李华;苏跃增;HUANG Zi-shan;刘河洲;;水热法合成COFe_2O_4纳米颗粒及其磁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2011年07期
15 刘少炎;胡军辉;谢长生;;纳米碳包铁磁性颗粒的制备及表征[J];材料导报;2006年S2期
16 洪若瑜,刘璐,刘锋,李洪钟;ZnO/Al_2O_3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J];中国粉体技术;2005年04期
17 甘志锋,姜继森;单分散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生物高分子在其上的组装[J];化学进展;2005年06期
18 许启明;付佳;张文彦;李宁;;纳米磁性Fe_3O_4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S3期
19 解育娟;张学斌;凤仪;陈淑娴;李庶;黄新林;;甘氨盐燃烧法制备BaFe_(12)O_(19)纳米粉末及其磁性能[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20 徐建林;陈纪东;张定军;马应霞;冉奋;龙大伟;;电化学法制备纳米铜粉[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英静;殷乐;翟小杰;徐健;;一步合成表面羧基官能化的α-Fe_2O_3纳米颗粒及其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杨丽萍;赵帆;丁彬;;柔韧纳米颗粒修饰的静电纺SiO_2纤维膜自清洁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李梅;朱利中;;水中ZnO纳米颗粒的溶解行为及对大肠杆菌毒性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徐海峰;郝保同;刘连军;唐临利;刘宝林;;纳米低温保护剂玻璃化过程中热学性质的DSC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甘阳;;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的针尖上纳米颗粒修饰技术研究进展[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牛培利;Javed Iqbal;吴章奔;于荣海;;氢氧基(OH)对CoFe_2O_4纳米颗粒的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学术年会暨高新技术前沿与发展学术会议程序册[C];2010年
7 丁宏秋;胡彦杰;李春忠;;多重射流燃烧反应器制备Al_2O_3纳米颗粒及其结构调控[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密丛丛;田振煌;徐淑坤;;LaF_3:Ce,Tb发光纳米颗粒的微波辅助加热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葛昌纯;胡芳仁;;溶胶凝胶-自燃合成BaTiO_3纳米颗粒的研究[A];2003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严长志;谢俊;张宇;顾宁;;高温热解法制备不同形貌的磁性锰锌铁氧体纳米颗粒[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爱兵;碳包覆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结构及磁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芳;尺寸形貌可控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谢春娟;复合荧光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分析和光催化降解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10年
4 程冰;光子晶体用纳米颗粒的制备改性自组装及其光学性能[D];陕西科技大学;2008年
5 陶可;Fe_3O_4纳米颗粒的制备、修饰与细胞转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杨平;常压等离子体聚合共轭聚合物荧光纳米颗粒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7 任翠领;新型光学—磁性纳米生物材料的液相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程昌明;面向磁共振成像应用的Fe_3O_4纳米颗粒/团簇的可控制备[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左光宏;纳米颗粒与环境水结构对蛋白质构象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李岳彬;硫化物半导体发光纳米晶和稀土荧光纳米颗粒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辉;纳米颗粒在振动流化床中的聚团流态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王国军;金纳米颗粒大小和覆盖率对GOD结构和生物活性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玲玲;二氧化钒纳米颗粒薄膜的金属—半导体相变[D];南京大学;2011年
4 章锋;磁场协助作用下非磁性纳米颗粒的流态化[D];中南大学;2010年
5 海罗;基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抗肿瘤药物载体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陈丽丽;新型光学纳米颗粒在光学生物成像和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7 王卫佳;可生物降解高分子微球载药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刘献省;锡酸锌纳米颗粒及其复合体系的表面光电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张照晖;Co_3O_4和NiO的纳米铁磁性[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王金凤;叶酸靶向聚合物纳米微粒的制备及紫杉醇的靶向传递[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纳米颗粒是不是夺命凶手?[N];文汇报;2009年
2 钱伯章;纳米颗粒可从海藻中“吸”油[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周凯莉;纳米颗粒是无名杀手?[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
4 记者 白毅;肿瘤纳米药物研究取得重要进展[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记者魏公铭;氧化锌纳米颗粒杀菌分子机理取得新进展[N];中国食品报;2011年
6 陈勇;能探测肿瘤的纳米颗粒[N];经济参考报;2005年
7 记者栾海;俄研制出纳米颗粒炸药[N];人民日报;2002年
8 新华社记者 颜亮 丁逸旻;科学家利用纳米颗粒追踪艾滋病毒[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齐;日本开发紫杉醇纳米颗粒配方[N];医药经济报;2002年
10 何国庆 陈孔国 袁雅琴;湖大核壳生物纳米颗粒研究世界领先[N];湖南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